不要以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功成名就,实际上有不少人是在内心害怕成功的。他们在潜意识里不敢成功,有着“我不能成功”的隐形想法。比如遇到重要的考试就生病,拿到拆迁款就遇到各种横祸等等。
在生活中任何一件我们希望获得巨大成功的事情上,到最后没有获得,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期冲突,潜意识里不让自己成功,害怕像俄狄浦斯一样成功后受到惩罚 。
前面文章有具体说到(请添加关注查阅),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将人格的形成的第三个阶段 ,即3-6岁定义为生殖器期即俄狄浦斯期。如果不能顺利通过这一阶段,就会造成力比多(心理能量)固结于这个阶段,而在潜意识里投下阴影。比如因害怕等在后面的惩罚,而不让自己过度成功,在潜意识里始终出现的是“我不能成功”的想法。
正如坎贝尔在《千面英雄》说,所有的神话故事其实是透露人类心灵秘密的藏宝图。所以俄狄浦斯的故事,是隐喻我们过分恋父或者恋母在伦理道德中是不被允许的,甚至想一下也是邪恶的。在这一时期,我们会很矛盾。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当意识还未完全认识到时就成功处理了。
以男孩子举例:当他开始嫉恨父亲,想要完全占有母亲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对父亲的敌视,但是他发现自己不够强大而不能抵制父亲时,转而就向父亲学习并产生认同,慢慢的就成长起来了。
但是孩子如果在幼年时期总是被父母打压关于快乐、成功方面的事情,那么孩子在长大后也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我不配享受这些好的东西。”
即使孩子成人后在工作上表现突出,获得了领导的赏识,也会因为早年父母的打击而觉得自己不配享受这种待遇。
再有甚者,有些父母不注意自己的教养方式,总是用高高在上家长的强权对待或打压孩子,又抑或无法同理孩子的心性发展的正常的爱恨表现,反以敌意和凌驾的反攻击态度去回应,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结就可能成为真正病态的俄狄浦斯情结,为其未来发生神经症埋下隐患。
孩子在与父亲的“斗争”过程中,因为父亲态度的强势而使男孩心理严重受挫,使男孩感到无助,只好用叛逆和自残来表现自己内心的不满,这也是俄狄浦斯期冲突的一种生活表现。
总之,在生活中任何一件我们希望获得巨大成功的事情上,到最后却没有获得,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期冲突,潜意识里害怕:如果成功就会受到惩罚。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俄狄浦斯期冲突,而不敢让自己真的成功,在即将成功时就制造出各种现实的理由而放弃。
所以,父母应该以怎么样的教养方式,帮助3-6岁的孩子顺利通过人格的俄狄浦斯阶段,形成健康、快乐而又自立自强的人格,值得每个家长学习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