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收到了朋友从德国寄过来的明信片,自己想去而未及的地方,有人记得,暖心。
偶然观看了《非正式会议》,谈论的主题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因为母乳喂养和工作发生了冲突,想要选择非母乳喂养,然后家里的人不理解,问非母乳喂养,是否就意味着自私?11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的男嘉宾们,七位投赞成票,五位反对。
正方观点是母乳喂养是母亲与婴儿之间最亲近的联系,是一种天性,固然目前女性的地位多元化,也出现了奶粉等母乳替代物,但是既然选择了作为一个母亲,就要努力去做好她,连最基本的母乳喂养都做不到,又何谈养育儿女这万里长征中的其他问题呢?
反方认为,一个女人,在选择成为母亲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很伟大了,怀胎十月的艰辛,生育时的疼痛,这都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所难以想象的。自己经历了这许多才得到的宝贝,自然也想要去更好的爱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有这个条件,世卫建议六个月哺乳期,但是公司没有这么长时间的产假,那些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而不得不选择非母乳喂养的妈妈,也只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并谈不上什么自私。有嘉宾说,这个事情如果真的要找一个责任人,那不如说是社会的责任,当社会压迫着你,让你不得选择做一个母亲还是一个职员时,又有多少人可以顶住压力做到两全呢?
个人非常认同的是主席团的老师的总结,那些顶着种种压力而做好了母亲的角色的人,我们通常称之为无私。但并不是选择非母乳喂养,就是站在了无私的对立面啊。而且,母乳喂养,通常父亲会觉得跟自己完全无关,其实这真的是两个人的事情,作为丈夫,并不是站在制高点上,说这你再坚持坚持啊,你忍心我们的宝宝这么小就吃不到母乳吗?我要是能替你的话我就自己来啦!这样不痛不痒无济于事甚至会导致哺乳期的母亲胡思乱想的话,而是应该更加关注那个经历了漫长十个月的孕育期,经历了生产的痛苦,仍在想着在工作和孩子之间找到平衡的那个女人,她心里的想法。更加的体谅她,更多的去沟通和包容,去在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的时候给她依靠,去在她难以对自己满意的时候告诉她,宝贝儿,你已经很棒了。
其实就像文中开头,收到明信片的我,一瞬间真的是幸福感爆棚的,那是一种被人惦记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可以给你勇气,去面对很多原本无法面对的事情。小是如此,大事亦然。
我想,人之所以想要去组成家庭,原因之一,大概也是为了寻找这种被惦记的满足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