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泰伯篇第三则。
1、原文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曾子得了重病,召他的门弟子说:“看看我的手和足吧!《诗经》上说:‘小心呀!小心呀!像临深潭边,像蹈薄冰上。’自今而后,我知道能免了。小子呀!”
今按:《论语》言“杀身成仁”,《孟子》言“舍生取义”,曾子临终则曰“吾知免夫”,虽义各有当,而曾子此章,似乎气象未宏。然子思师于曾子,孟子师于子思之门人,一脉相传,孟子气象固极宏大。论学术传统,当通其先后而论之。谓曾子独得孔门之传固非,谓曾子不传孔子之学,亦何尝是。学者贵能大其心以通求古人学术之大体,以过偏过苛之论评骘古人,又焉所得。
傅佩荣注解
曾子生病时,把他的学生召集到家中,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啊,好像走在深渊旁边,好像走在薄冰上面。’直到现在,我才敢说自己可以免于毁伤了。同学们记住啊!”
曾子成年后也担任老师,收了不少学生,这些言行是由他的学生记录下来的。
脚是用来走路的,脚还表示身体健康。中国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做“刖刑”,就是砍掉犯人的脚或脚趾。因此,当曾子觉得自己将死之际,他叫学生来看看他的脚,再看看他的手是否完好无缺。
“免”是指手脚健全,这表示曾子一生爱护身体,不曾犯法受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曾子的用意是告诉学生们,他一生当中没有犯法受刑,也不曾与别人斗殴,这是对父母的孝心与对个人生命的尽责。但如果只把孝顺当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太狭隘了。
总之,曾子的意思,是要每个人一生都爱护身体,并在行为上不要有偏差。他所谓的“战战兢兢”,还有认真修德的意思。因为对德行的重视与对罪恶的戒慎,会使人有“临深履薄”之感。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曾子生病,看情况应该是病重临终之时。召来门人弟子,让他们掀开他的被子查看他的手、足。曾子引用诗经的句子,表示自己对于身体发肤手足等的照料是非常小心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直戒慎小心。曾子自知病重,恐不久矣,直到快要临终,这种戒慎小心才可放下,身体发肤将不会再有毁损的危险。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伤。”这是儒家的孝道,所以曾子如此看重。临终之际,也不忘反复叮咛弟子们这个道理。有时常常用“臭皮囊”来指代我们的身体,可是它随着我们出生而来,与我们的精神、灵魂密不可分,所以也一定要好好照料。
4、弘丹学习心得
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 、《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受儒教祭祀。
在百度百科对曾子的介绍中,《大学》是曾子所作,但在百度百科对《大学》的介绍中,说《大学》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所以说,《大学》是否为曾子所作,还是存在争议的。
在这一篇中,写到曾子生病时,把学生召集到家里,让学生看自己的手和脚。这件事,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觉得很奇怪,也会觉得不可思议。读曾子的这段话,让我想起一位父亲临终前对孩子说:“我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警察从来没有敲过我们家门。”曾子的用意与这位父亲是类似的吧,都是希望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晚辈,不可以做违法的事情。中国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做“刖刑”,就是砍掉犯人的脚或脚趾。曾子的手脚是完好无缺的,说明他从未犯法。此外,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曾子让学生看自己的手足是否完好无缺,也是想要说明,对父母的孝心和对个人生命的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