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每一次遇见,都是一场行云流水的美
昨天把专家讲座的内容整理了出来,今天紧接着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完善起来,三节阅读课,分别是深圳的赵志祥主讲的初中古诗《春江花月夜》,窦桂梅的弟子王玲湘主讲的《苏轼古诗两首》,浙江王崧舟主讲的八年级文言文《湖心亭看雪》。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赵志祥老师整节课都在鼓励孩子们说真话,先从读课题入手,把课题连着读“春江花月夜”,再分开读“春——江——花——月——夜。”从读课题让学生明白诗中这五景“分合不得”,是独立的也是相互融合的。
对课题的阅读体验过之后,品读诗的内容,这首诗很长,一首诗三十六句,其中二十四句写“月”。在赏读的环节,赵志祥老师给孩子们演示,并和孩子们一起体验读诗的魅力。
整节课最大的亮点是他每教一部分就出示其他诗人写月的古诗,让孩子对比、对照,让孩子明白,我们曾读过那么多写月的古诗,原来都是仿写张若虚的,让孩子自己体会——这首诗果然是“孤诗压全唐”。
就像崔浩写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崔浩写得太好,后来李白再来黄鹤楼的时候不愿意写,只是挥笔题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浩题诗在上头”。
从赵老师这节课里,让我深深感受到,朗读是解诗的唯一方法,读中领悟作者的诗情、诗意、诗感。
王玲湘老师用《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两首诗,带领孩子们走进苏轼的风雨人生。学习古诗的时候,王老师强调“寻常景、巧作比,”让孩子们领悟到:一个“西子”的比喻,把一个“水光”写得如此之美;走进苏轼的“醉”书,展示给我们的是,斜风细雨也好,狂风暴雨也罢,苏轼都是“醉”在其中。
王老师主讲的这两首诗恰恰照应了王士祥所讲的古诗教学要弄清诗人的心路历程。苏轼游历到西湖而写这两首诗,都是在写有晴有雨的西湖,都在饮酒,只不过题写两首诗前后时间相隔了15年,为此苏轼自嘲: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十五年,人生能有几个十五年?综合苏轼的身世和遭贬的经历,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他多次写西湖的晴雨,原来就是他自己的晴雨人生。而苏轼的“醉”,不仅仅是对西湖美景的醉,也是对达观人生的醉!
最为震撼的是王崧舟老师的《湖心亭望雪》,让六年级的学生来学习八年级的文,这是一种挑战,开课时孩子们连读都是问题,让坐在台下的我们真为孩子们捏把汗,王老师却说:不急、不急,慢慢来。课堂上,他耐心地一遍一遍引导孩子多种形式地读,在读中解决生字词,在读中理解作者的心情,在读中悟出张岱的孤独和“天云山水”融为一体。
王老师首先就是一个“痴人”的化身,语言张弛有道、极富感染力,带领学生一遍遍抑扬顿挫、痴痴地读文,不管是指导单句朗读,还是配乐读篇章,都恍如身临其境同游湖心亭看雪,可见老师的情感流是课堂造境艺术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课文上半部分王老师抓住一个“白”字,下半部分抓住一个“痴”字,两首古诗教学,都是牢牢抓住作者的人生经历,让孩子真正走进作者的孤独,作者的孤独不是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式的孤独,而是一种“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境界。
由此可见,深厚自己的底蕴、修炼技能、深入文本,才能带着流动的情感,运用流动的语言,展开流动的设计,呈现出这行云流水的课堂。
古诗词的教学给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得以帮助,那么接下来的作文教学更让我们见识了大师们的魅力所在!
第一节是宋运来老师的仿写作文,宋运来:漫画作文教学专家。宋老师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能说会道,顺利写作,低年级写作训练,仿写是必由之路。
课堂上他先出示一段话:(课件六)妈妈煮鸡蛋,给哥哥吃了一个,哥哥说:鸡蛋很好吃,再给我吃几个。妈妈说:中午再吃吧。少吃多滋味。妈妈走开了,哥哥又吃了三个鸡蛋。不多一会,他的肚子痛起来了。妈妈跑来问明白了,说:鸡蛋吃的太多了。你可知道,多吃少滋味。
然后让孩子把这段话用铅笔抄下来,接着让孩子说自己最喜欢吃什么,有的孩子说牛排有的孩子说桃子,宋老师就让孩子把文中的鸡蛋擦掉,写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然后让孩子念自己的作品,通过念,孩子品析,让孩子知道不仅鸡蛋要改,其他地方也得改。紧接着宋老师出示手机是大人的最爱,香烟是爸爸的最爱,给孩子报补习班是妈妈的最爱,拖堂是老师的最爱等。让孩子再次改之前出示的那段话,效果非常好。孩子初学作文,不会写,爱抄作文,用这种方法教孩子仿写,效果真的不错。
第二节作文课是于永正的弟子吴勇老师主讲的写场景。吴勇:“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他作课《习作场景》,巧妙的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捕捉镜头看仔细,定格细节看清楚,放大夸张看过瘾”。
这节课,吴老师淋漓尽致地把他操作过程呈现了出来。之后,他的演讲,更让我们收获多多,他说,片段训练是小学里的童子功、基本功,课堂上要精读精写精指导。
我们平时教学场面作文,孩子写出来的废话特别多,吴老师指导这类作文时,他出示的都是很快镜头照片,例如,打篮球,舞狮子,魔术表演等,然后归纳总结出这类场景,需要慢速特写,也就是说长场面的东西要把它变短,抓住某一点,某一细节,重点写出那一瞬间,如声音语言动作等。回望我们教的孩子,写的场面作文,时空太长。
长辫子老师郭学萍,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从唐朝走出来的女子。她是一个亲和力特别强的女教师,酷爱读书,家里到处都是书,她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从她的言谈举止及打扮,感觉她是一个幸福感极强的人,孩子优秀,老公呵护,感觉她把家庭和工作都经营的很好。她主讲的是一节低年级作文课,类似于绘本,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开课她就给孩子发一张自制的作文纸,纸上固定有作者姓名栏目,不过作者姓名待写。纸的样式即:纸张的上半部分是绘画的地方,下半部分是写字的地方。
郭老师出示一个圆,让孩子说说圆可以变成哪些东西,期间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将圆随心所欲的变,然后将自己变得东西画在纸的上半部分,孩子画的怎样,画的像不像,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因为毕竟不是绘画课。接着老师让孩子模仿自己画的东西第一人称介绍自己。然后让孩子把文字写在下半部分,最后收集作品,装订成册,加上封面,一本书就成了,整本书就是孩子们自制的绘本。老师随后把书翻到哪一页就读哪个孩子的作品,这种形式,孩子们非常喜欢,感觉自己都成出书的作家了。
担当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是雪野老师,他是《中国童诗》杂志社主编,经常奔赴各地作课或做讲座。他的浙江普通话,味道很独特,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雪野老师幽默风趣富有浪漫主义情怀,对每位大师的讲座和讲课,他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精致的点评,由此想到教师的语言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语言中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绝对不可忽视。
回望大师们,他们似乎都是为语文而生,身上无不流露着浓浓的学者气息,就像窖藏的女儿红,一打开,满屋生香。忘不了雪野先生说的那些诗一样的妙言妙语:
教育不是唤醒,是点燃,是烛照他人,烛照自己;
等待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不要一味教孩子写作技巧,技巧就藏在一篇篇经典之中;
阅读是一种聆听,阅读是一种认识,有了阅读就有了光,有了光我们就走得更好……
生命里每一次遇见,都是一场行云流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