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拖延症似乎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个词频繁出现在生活中,也就是步入大学这几年。而这些年,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让拖延逐渐进入到我的生活中呢?
原因分析:
高中,我们每个人按部就班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匆忙的做完一张卷子背诵一篇课文等待着老师第二天的检查。而在大学,松散的课程伴随着强度低的作业量,随着可支配时间增加,我们的效率似乎并没有增强,开始知道DDL三个字。
1、强制力的约束:有一个固定的截止日期,告诉我们一旦晚于这个时点,将有严重的惩罚。而高中之所以拖延现象不明显,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截止日期太短,导致每天都是DDL。大学课与课之间间隔时间一般为一周或者二周,这就给我们拖延造就了得天独道的优势,让我们能够充分在一到两周时间内去“拖延”。
2、生活方式:高中这种每日都是DDL的生活会反作用于生活,让生活规律又充实。反观大学,充沛的自由时间让人可以自由安排,然而自由时间最大的一个问题,我认为也是没有DDL,一名拥有拖延症的患者,又如何拥有安排自由时间的“能力”呢?
解决办法: 制定周计划与月计划,合理进行时间管理。
记得2013年12月31日跨年夜,我兴奋的约上了好友谢女神,去吃饭并对半年的生活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展望,并对互相的生活做出一定的评价,约定好来年一起去自习,努力刷GPA,努力学习。此举保证了我在当时学期获得了1%的成绩,她获得2%的成绩。
其实从故事中逐渐把思维扩大开来,我总结了几个克服拖延的方法论。
第一:引入监督体系(好友之间的监督)。在克服传统惰性时,心里会有警钟,我已经和友有约定,组织心理对惰性的依赖。扩展来说,这其实和21天写作打卡道理相同。
第二: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并设置DDL。当时的跨年夜,虽然我们约定来年一起努力学习,但这只可以说是一个大范围的目标。在让目标逐步进行下去时,可以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去执行,并在周末对本周的计划完成度做出一个修订,不断提高整体的计划完成度。
第三:适当引入时间管理理念。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手机下载了很多时间管理软件,也是用了一定时间,就只是放在那里长草了。我也买过各种高大上的时间管理软件,但是操作复杂导致最后束之高阁。听过一次知乎Live,其实合理利用Iphone自带“日历”对时间进行管理,并设置好循环重复提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生活时间,让生活自带条理性。可以利用Forest软件,隔绝手机干扰;利用Ihour软件记录不同科目学习时间,遵循1000小时定律。
第四:引入榜样的力量。记得考研时候,专门注册了一个微博每天英语单词打卡,小号关注的都是努力考研打卡的妹子汉子们,每天看见别人努力学习,自己也会自带焦虑感。
当然纸上只是谈兵而已,希望自己也早日克服拖延。
近日Plan:学车,泰国游玩攻略,拉丁舞,民族舞,注会。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