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net给打击了,还有,身体不适,就没上来。
这个长长的假期,让我彻底想透一件事,而且愈发迫切希望去结束它。我只想下半辈子,可以过得安静平和些,这样的婚姻,于我,百害无一利。况且,余生,我还有一个需要孤独才能实现的梦想。要实现这一步,我亟待要做的是,攒钱买房,哪怕只是一个极小的公寓。
儿子是我如今生活中最重要的。可他非常不懂事,也不怪他,这样的家庭氛围,他不可能阳光健康发展。我现在只有拼命挣钱,拼命强大自己,来改变这不幸福的命运。给儿子做好榜样。
昨天看到有不少文章抨击,憋了20多天的人们,又开始扎堆赶集、喝茶、吃饭,吓得有些人直吆喝,尤其是那些自媒体们,更是不放过夸大其词,趁机吸金吸粉。我也曾经营过公众号,写文章所有的动机无非就是为了那四个字。恰当地说:自媒体那些撰文者,根本称不上作家,那些文章如八股文,基本上都是开头、结尾,外加中间四部分,主体是讲故事,不要奢求它的高度和深度,因为它的宗旨是浅显易懂,服务对象是不喜欢看纸质书籍的人。因此,前几年,自媒体确实发财了一些人。自媒体们斥责往外跑的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可,凡是出去各种扎堆的那些人,他们一定不会是曾经的被感染者,或者被感染者的亲属。他们根本就是没有伤疤的。当然不会有疼的感觉。......,总之,我还是觉得,真正能够影响人思想的,还是名家作品。去读有的公众号文,只会浪费你的时间。还有,如今的自媒体们,大有抢记者饭碗的嫌疑。
据原来的通知,下个周就开学了,尽管还没接到最新通知,但还是觉得可能开不了,确定好时间,应该会提前几天通知一下吧。真心没想到这个假期会拖拉到现在。尤其是儿子,本来是正月十二开学,今天是二月初二,已经推迟了二十天,正如他们学校致家长一封信中所说,这是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寒假。其实,从正月十五之后,那种紧张恐惧的气氛已急剧好转。因由是每天的新增骤降,今天已有23个省零增长。没有增长的了,自然就不惧不怕了。至于拐点或其他,一般老百姓是不会想那么多、那么远。我这几天也在纠结,年前没整的头发,是否开学前去打理一下?不知是否有这份勇气。
昨晚心情异常烦躁,网搜一块韩剧,调整一下。淘汰几个之后,选了《男朋友》,之所以喜欢韩剧,就是喜欢那种剧情平坦、轻松的感觉。不喜欢看勾心斗角、情节过于跌宕起伏的影视剧。刘静的《父母爱情》,我看了三遍,就是因为里面没有一个坏人,一片阳光温暖。要知道,无论是书籍还是影视,第二遍,我是绝对不想看的。因为我喜欢把时间尽量都放在多涉猎、多浏览上。之所以如此喜欢《父母爱情》,也可能是生活中一种弥补吧!好像简 奥斯丁的小说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的结局,来弥补她终生未嫁。
于一个作家,自身的经历可能更容易成就自己。琼瑶第一部成名作《窗外》,基本是她的自传。其他作家,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每个作家的小说里,都有自己的影子或是想要成为的自己。当然离不开最重要的生活经历。经历就是写作最好的素材。还有一个例子:方方因为武汉日记,全国成名。她绝对没想到,这些日子琐粹的、个性的随笔杂谈,竟然给她带来,远远胜过她半辈子写小说的名气。作家虽不会如影视歌明星那样一夜成名。但可以一书成名。诗人可以一诗成名。不过,这“一”之前,一定有太多的数字以及汗水做铺垫。
前几天喜马拉雅听书,有两篇文章印象深刻,都是《开讲啦》里面的,一个是阿来的《故乡是我们抵达世界的起点》,他最宝贵的财富是他好多年的徒步行走遍整个阿坝,这种与自然和人文的交融,成就了他的《尘埃落定》;另一个是麦家,他从他儿子刚学会骑自行车的一个细节中,悟到:有时,越慢下来越不容易控制。每个作家都有一把独到的利器。这几天在读林清玄的散文,他是一个勤奋且励志的作家,我认为他最大的与众不同,是他的文字充满了灵性。他的每一篇文章,无论多短,都有灵魂。那些散文,读起来很舒服、很享受。另外,这个假期,又重新看了张爱玲的几篇小说,最喜欢她神活的比喻、和心理、景物描写。她所有的小说,我最喜欢《倾城之恋》,不喜欢悲剧结尾,无论干什么我都会很投入,所有的悲剧,只会恶化我的心情,生活本来已很苦,何必还要再自寻苦恼。
从傍晚,外面一直滴答着雨,这一会儿,滴答声已变成冲刷声,今年冬天特别喜欢下雨,我一如既往地不喜欢。
2020.2.24(二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