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挑战30天读10本书”到“21日精读”,大概两个月的时间。直到今日,与身边的人再次聊到最近在忙什么这个话题,“读书”这个答案,讲出来仍让人们觉得无聊至极,他们一边点头赞同,也一边提不起兴趣。
“读书有什么用?”
赫尔曼.塞黑说,世界上的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也正如李宗盛所说,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当读书成为习惯,你发现你已不再向别人强调“读书有用”诸如此类的观点,因为它究竟有没有用,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所体会。
术业专攻。在这次的读书活动中,当我们都渴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最需要的经验时,不得不说,分组学习是这次活动中最明智的决定。“专注”使学习事半功倍。
“万事开头难”
我们总说“万事开头难”,“保持现状”的安逸使我们常常不太愿意改变目前的状态,对于改变有畏难情绪,总想着拖延一阵子。
这在《成为作家》的序言中,作者也有指出:一般的学生或大多数初学写作者所遇到的困难并不是创作技巧所能解决的困难,他需要解决的是我能不能写的自信心的问题。
在很多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对敌往往是自己,正如写作本身的困难:要不要写作。写作的初衷,是将存在你脑海中的记忆用文字记录下来,原本就不在于你是否有纯熟的技巧。
因此,不要嫌弃开头的笨拙、迟缓,因为起码你已经行动起来了,这就是一个可喜的进步。渐渐地你会看到自己有了写作的状态,写下去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这其实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预热阶段。
信守“承诺”
计划的成败往往跟“信誉”有关,放纵一次,就会很容易原谅自己第二次、第三次。你会发现,曾经偷过的懒,总有一天要用更多的力气去偿还。
不要妄想偷懒,不要把坚持变为困难。
也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教会自己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开始写作。你可以选择早晨写作,或者预先安排时间进行。只要时间一到,就要立即投入写作。
...?你说没东西可写?
写作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需要平时对细小事物的观察。但凡你用心,就能对这些已变化、将要变化以及没变化的有所察觉。所以,并不是没东西可写,只是你还不够用心。
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可循,勤奋、刻苦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即便是天才的作家也同样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写出优美的文字。
你认真做过的事,艰辛走过的路,仔细读过的书,可能都会影响你的言行举止。不要以为做过的、走过的、读过的,都过去了,没什么作用了,其实那些经历仍潜藏在内心和记忆深处,不由地形成你的气质、胸襟,渐渐显示出你的改变、成长或影响你终生。
“21日精读”到最后一日,差不多的时间读3本书自然比读10本书要精细很多。还记得在写“30天10本书”的感受时,碎碎念了很久。
“如此快速的阅读,可别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在回想那10本书,尽管当时读的匆忙,但当初让我印象深刻的点,现在还依旧记着。突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染上了总爱低估自己的毛病。
有些困难只是因为我们一厢情愿的这样认为,实际当你为此付诸行动,就能发现人的潜力巨大,是你懒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