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高考时,进医院最少要本科,等本科毕业了,又要求硕士;没办法,只好考研。现在终于硕士毕业了,却发现要求已经提到博士了,医学生几乎永远赶不上医院的步子……
请注意,这不是一个吐槽的段子,而是如今国内绝大多数医学生的真实现状。
又是一年招聘季,这段时间听得最多的就是医院招聘“门槛”高——最低都是硕士以上学历,更有一些大医院非博士不招。难道只有高学历才能有资格成为医生吗?
本科生为何成为“弃婴”?
据我了解,目前国内医学本科生主要有四条去路:考研、去乡镇医院、药企、找完全不对口的工作。为何本科生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地位?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
1.医院对本科院校学习的不认可
中国的医学院教育是从本科生开始的,高中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报考大学的医学专业,学制基本上为5年,4年基础(包括见习)+1年实习轮转,毕业后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从理论上来说,本科毕业后经过三年的住院医师规培即可成为医生。但如今普遍的情况却是:5年本科+ 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培=小医生,用网络上的一张图总结如下:
对此,很多人质疑:既然提出这种医学教育模式,那为何本科生屡屡被拒之门外?
首要原因恐怕要归结于高考的不断扩招,医学院校对本科生的要求大大降低。
医学生人数增多,而医学教学资源仍然有限,导致教学质量大大下降(很多医学院的解剖课都是十几人共一具尸体,所谓的临床实习也很少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会让医院认为本科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临床实践都太欠缺。另外,医院在选拔人才时也一个统一的鉴定标准,认为只有通过高学历才能选拔到更高端的人才。
然而,在我看来,按照国内的医学教育模式,本科生就应该具有成为医生的资质。既然高考合格被招录进医学院,学校就应该按照既定目标来严格培养他们,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严格的临床培养,再经过统一标准考核成为医生。
针对目前的情况,我认为要么就明文规定——只有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才有资格成为医生;要么就提高医学本科院校的门槛、提高自身质量,就像国外通过高分选拔——基础与临床的严格培养——严格的结业考核,这样谁还会质疑毕业医学生的能力呢?!
至于硕士、博士等这样的高学历人才,应该主要为科研型人才,而不能成为行医资质的标准。
2.医院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许多医院要求医生有高学历,无非是为了提高医院的水平,提升医院的知名度。国内很多人去看病,常常会选首先位高学历、高职称的医生。大环境造就的情况下,医院也只能去迎合。
但我认为,若是第一点原因解决了,那么第二点原因便也迎刃而解了。所以,要想改变本科医学生的这种尴尬境地,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才是当务之急!
或许你想知道——国外医学教育模式
美国的4年制医学模式
本科是美国医生的最高学历也是唯一学历。想在美国读医,一般先要完成4年理工科大学本科的学习,然后再参加MCAT(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考试,通过医学院的面试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医学院学生。
美国医学教育学制为4年,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临床课两大模块。从医学院毕业后需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阶段。专科医师需5年左右的住院医师培训,家庭医师至少需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
如果想成为专科医师,住院医师结束后要在大医院中进行3-5年的专业训练,其中外科专业培训和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培训时间较长。专业训练结束再选择就业医院,成为某医院的正式雇员。
家庭医师的培训时间较短,将来主要在社区医疗单位服务。
澳大利亚的7年制医学模式
在中国,医院都会认为研究生要比本科生水平更高或基础知识更扎实。但在澳大利亚并不一定是这样。
高中毕业后,以高分考入本科医学院校,澳大利亚的医学专业学制为6年,3年基础+3年轮转。如果本科学了其他专业,毕业后再学医,需要进行4年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很明显,学了6年医学的本科其实并不比学了4年医学的研究生差,有时候,甚至更优秀。
本科生到六年级学校不再管理,学生经过毕业后一年的实习医师阶段(internship,相当于第一年住院医生)轮转(此时有处方权,但需要上级医生监管),Internship结束后可以拿到“医生执业执照”,之后进入住院医师(residence)阶段,时间是1-3年。如果对某些专科感兴趣,可以延长本阶段来学习一些专科,学习时间是一年。此阶段相当于中国住院医师水平。
一般从进入医院的第3或第4年后转入专科培训(specialisttraining)阶段,时间是2年以上。该阶段是在诊所中完成,这时的医生叫registrar,已经相当于国内的主治医师水平。进入专科培训前需要进行考试,专科培训结束时还有出科考试,出科考试非常难。
思考:医生更要注重什么?
从以上医学教育模式的对比不难看出,国外对医生的培养更注重在临床思维及实践上,而国内似乎更注重在理论与科研教育上,这对科研型单位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对于一位临床医生来说,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欢迎讨论。
作者:马丁医生
澳洲全科医生/移动医疗明星app杏仁医生创始人
新浪微博@杏仁马丁医生
微信公众号:马丁医生(kanchufang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