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
嘉宾:米高@Honoru
主持人:瓜子@iguazi123
地点:wherein交流群
Steem本身具有的国际化,使得CN区能一直摸索着不断前行,以期将CN区推向不仅是国内,也是海外。尤其,借由CN区自发的强大力量,相比于原来Steem的“美好时期”,CN区能一直坚持到现在,必然是不能忘记新手村的三大“功臣”(村长@ericet、软哥@softmetal和米高@honoru)。
这次,我们携手米高@honoru来为大家继续解读steem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样,作为码农的米高除开自己的个人生活、应酬,仍然还有很多的时间在这里陪伴着大家,很好奇米高的私生活是什么样的,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能让这样一个人一直坚持在这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呢!
----------------start----------------
瓜子:
首先欢迎我们今晚的分享嘉宾米高。
Q1:
米高是steem的一位老人,进入steem近一年半的时间,跟大家正式介绍一下自己呢,力求简洁不官方。
米高:
我是米高 (Michael),工作了二十多年,现时半休息状态。
我本身是读会计毕业,但因为太不喜欢做重复性高的行政工作。在机缘之下,有机会与朋友参加游戏创作比赛,当年获得了银奖,并且申请了基金成立了游戏公司,之后便开始集中于游戏行业。
就做到现在了,运营了十七年游戏公司。虽然现时是半休息状态。但是将游戏与社会服务尝试结合在一起,这几年与太太开了一些社会企业。尝试了解资讯科技能否帮助弱势残障人士,寻求一些与资讯科技有关的工作岗位。
瓜子:
可能很多朋友不太了解社会企业,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米高:
社会企业,是一般的商业公司,只是想法是希望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最简单的理解,便是做轮椅。
而我们想做的,是残疾人士是否可以除基层工作岗位外,有没有其他的出路。在大陆没有社会企业观念,只有商业公司和非盈利机构,或民营非企,但是社会企业在全球已很多年,甚至有社会企业最终上市。
瓜子:
是的,最近社会企业在大陆也开始涌现出来,不过刚刚起步,有很多需要向香港学习的地方。
第一次接触米高的时候,就非常佩服,米高在做帮助他人的事情,他的状态也非常棒,希望我们大家尽我们的力量帮助更多人。
Q2:
米高在香港有三家社会企业,曾经还是一位码农,也是我们备受瞩目的“新手村”村书记,用很多时间陪伴着我们的村民,有种错觉,不管何时,米高都在线。米高,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日常生活吗?
米高:
先分享三家社会企业,一家是培训,一家是游戏公司,一家是动画公司。
有关码农,其实我主修是会计,但学校有电脑科读,一直数学及电脑是校內最高分。因而爱編程,我当初是学GW - BASIC, 之后是 VB, 最后是C,在1999年止于 C,之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便很少編程了,直至最近几年,再开始使用 Lua,我在电脑旁的时间很多,有机会来到我家,会有一点像“太空发射站”,很多电脑在旁。
我睡得比较少,一般四点至五点左右睡,大约七点至八点起床,就是因为这么奇怪的休息时间,因而便遇到村长。
啊,我太太说。。。。。我这样的生活方式,正常人应该死了。
瓜子:
一般人确实很难做到!我要是哪天睡觉少于6个小时,一天精神都不好,米高非常厉害,有时间再向您好好请教。
Q3:
米高在自己的帖子“新手村计划-发起人访谈”里有介绍,自己当初加入Steem有一定的初衷,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时光,米高能否以现在的视角回忆加入Steem的点点滴滴吗?可以分享分享玩乐的事。
米高:
其实,最初是在上年3月31日参加完大伟@rivalhw办的广州MEETUP 后,觉得有一些事可以试试去做,因而试试想做访谈。“玩乐”的意思,是做游戏开发、做一些动画创作,与人开会及分享,都是一些与游戏有关的事,因为想做这一样的事,被村长看到,因而村长找我,看看有没有一些事可以一起做。之后与村长,再找软哥, 我们三人是同期加入 Steem 的。
在构想上,便想了一些游戏式的方式。因为我觉得,游戏式的方法可以令一些项目更容易让人投入,以及可以创作很多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将这一个项目,定为游戏内的“新手村”。
我们三人,便如 NPC 一样,新手访谈便如“龙虎榜”,推动大家一起做任务,一起办活动,慢慢,我们三人将自己在 Steem所学的事情,成为新手村作业,帮助大家寻找稳定收入熟悉 Steem平台。回想上年的情况,上年是 Dapp 的鼎盛时期,如果,当年没有 Partiko,其实新手村会走得很不容易。之后,再有WhereIN的出现。
瓜子:
米高如何做到一天发好几篇帖子的呢,我看到米高还尝试了好多平台,一直想学习如何做到的。
米高:
我是上年3月2日加入,第一帖是 上年3月3日才发出,至今16月多一点,一天几篇,又或者,其实一直我也一天很多篇文章。因为我同时要管理15个FACEBOOK PAGE,我们社企在 facebook 的社群非常大,一般日常都要处理大量社交媒体的工作,不论发文还是发帖。其实,如果 Steem 真的如两年前的宣传推广一样,是facebook killer,那么我应该每天数十篇都可以。
在Steem 上发文,会有少少压力。因为它与在其他社交平台有区别,在 Steem 上是有一点如微信群,但不是发短文,而是要在微信群內给大家觉得有意义。最后,我发觉我做不到有內容的文章,因为被 ig 及 facebook 潜移默化了十年,因而最后改为“撸赞文”。
瓜子:
看过米高的贴子都非常棒,写博客是烧脑的,我写一篇文章大概要花费一天的时间。
米高还有要补充的吗?
米高:
怎么说呢,分享自己生活,其实可以很快便完成一篇,有一点像日记的处理方式。
瓜子:
是的,WhereIN也是朝着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好的,帮助大家「记录自己的美好生活」的工具而努力。
Q4:
米高在Steem的这段时光,经历过比较多的事情,也一路伴随新手村成长,能否跟我们讲讲最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呢?说说您的感想。
米高:
这一条我想了很久,因为最深刻的事,其实都是自己习惯冲口而出的事情。首先是吐嘈壇子的自赞行为,之后是上年 King Wiriting 以商务扮普通人,四处打擦边球及拉各位小哥哥小姐姐,当一收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便想到这两件事。
瓜子:
当时做这两件事情的时候,初衷是什么呢?
米高:
原本只是不满,以及感到奇怪,自己当时只加入了一个月左右。但整个过程太古怪, 为什么会有人来与我留言,但却有大额点赞。当了解时,才发现是自赞。更有时候看到,他会向机器人说话, 说话后再自赞,起初只感到这是一个怪人。始终点赞是自己口袋的钱,那是自己的决定。突然,当时有一个活动,主题是“吐槽”,在想有什么Steemit 的事想吐槽,幼子无惧下,便用了这一个来做主题。不过,事后觉得自己写的太直接,虽然是怪行为,但其实对我影响不是很大,只是心态上不舒服。
King Writing 方面,那是她四处打擦边球,四处做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我在游戏公司,是直接管理客服团队及网络打手团队,她有很多行为模式与客服相近。故此,尝试去寻找,发现她真的是在扮用户,实质是做商业宣传。她当时,基本上,所有高声望的人,都会去送秋波。VIP 式的客服跟进。并且,一如各客服同事一样,周末会放假的。最后,团队失败后,便突然消失。她拉那些小哥哥, 小姐姐的活动,当然也突然不了了之。
我自己觉得,若有能力便坦坦白白,华人是可以在世界前列的,为何要打擦边球,为何要抄袭,而不用真真正正的实力能力去争胜。
瓜子:
Q5 :
承接上一问,新手村作为CN区一个惊喜的存在,身为村书记的米高,在这一路的陪伴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吗?
米高:
我自己在多年的工作岗位,其实全部都是 Business Development(商业拓展),在我一直以来的训练,好像现时,我还未有一个很确切的想法想去做,故在帮太太的忙。在新手村也一样,其实新手村我们只在做原本如游戏类的新手村一样,让新人加入游戏的人熟悉各种功能。或者庆幸是我与村长及软哥在不同时区,故大家可以很自发地互補不足,另外,因为刚才那一个基础想法,而且是全公益的,新手村內所赚的钱,每天会分发出去给持有 NBC新手币的人。
在一个游戏內,很多玩家的成长,其实不是NPC或游戏公司的管理而做得到。我们要制造的,便是制造玩家带玩家的气氛。
瓜子:
为一直帮大家的米高一行人点赞。
WhereIN也是一直在这样做,希望用微薄之力来支持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
米高:
这样,大家便可以一起成长。要不然,NPC 便只会成为“咨询服务台”那一个方向,之后,大家都不会有成长。
瓜子:
这是我最羡慕新手村的地方,有三位使命、愿景、价值观一致的伙伴,一直在带领新手村的村民向前。
社群的核心是一个构建信任关系链的秘密武器,命运共同体是未来命运主宰者。
Q6:
之前有跟米高简单聊过Steem社区的发展以及CN区,借这样的一个机会,能否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对Steem社区发展的看法?
米高:
我在加入 Steem 后,其实感到整个设计有很多问题。我相信主要原因是 BM 及 Ned 并不懂得制作社交网站 或社交媒体所致。区块链社交媒体是他们的一个噱头,故此,觉得会很快被別人取代,因为,要打败Steem,实在太容易。一来是使用者人数,二来是资金,始终,在资讯科技应用的层面,要连至一百万用戶,实在太容易的一件事。但在这16个月的过程中,特別在上年年底 新手村参加整个社区的投票后,卻给我认识到另一个层面:为何这么多有能力的外国人及团队,仍留在 Steem 上?原来,Steem 最珍貴的地方,便是“无政府状态”,当中好像有秩序,也好像没有秩序;里面主要是存在很多很多的共识。这些共识,渗入至不同的社区(除了 NSFW 社区),我自己觉得Steem 不容易倒闭,她最差的情况是“无人驾驶”,社区上谁有能力,谁发起方案。
但始终整个 Steem 的基本开支也要有人支付,所以,完全的“无人驾驶”不可能出现。
瓜子:
我今早也在想,区块链相对互联网究竟给社区带来什么,可能核心的还是治理模式的改变。
一起探索。
米高:
“这一层楼已旧,但仍可以住人”,现时卖出又不值太多钱。
所以,因着这些原因,我不介意试玩其他平台,甚至积极探索其他可能的发展或增值方向。
瓜子:
希望有更多伙伴一起来探索,找寻未知的世界,发现更多可能。
Q7 :
今年以来,@aggroed开发了Steem-Engine,引领了Steem社区最近的繁盛,米高作为积极的参与者,与我们分享当中的一些收获呢?
米高:
有关 Steem-Engine,起初是看不起,我、村长及软哥, 在2月底3月初时已留意,甚至也买了一些jjm及eng,当时,只是想借着「新手币」NBC,整合现时新手村的各项项目以及分配红利给积极的村民,我们也没想过,现时 Steem-Engine 会如此的火,各scot 平台会百花齐放,甚至有一种乱象的感觉。我知道也有很多人反对 Steem-Engine 及 SCOT 平台,一来是影响着大鲸小鲸的地位。我可说说我自己,我单单在這三个月在 Steem-Engine 及 SCOT 平台,已收到超过 12000以上 Steem 。并且每天的增长速度非常快。
瓜子:
如果大鯨一直是大鯨,小鯨也一直是小鯨,这样的社区与一潭死水没有区别,社区的共识本该是让价值回归价值的创造者,贡献越多获得越多。
米高:
若不明白什么是 SCOT,可简单理解为将整个 STEEM 的分类册,另外,SCOT 平台,普遍每一个平台是 100-400人左右。那些创始人,亦很乐意担任 BM 或 NED 的角色,透过他们的方式去培育社区。新手村绝对是最早投入 SCOT 平台的 第一或第二个社区。故此,现时很多SCOT 平台的前二十名,都是有新手村內村民在內。
只要好好把握,CN区会再次在另一个高峰。
瓜子:
是的,这与WhereIN一开始就瞄准助力社群主发展社群的想法不谋而合,不过WhereIN又选择了Steem社区外的人,无形给自己带来了巨大困难。
新手村已经是Steem里最了解SCOT的社群了,未来这一块,@Song @Michael@honoru @softmetal 一起可考虑做更多事情。
老K:
基于Scot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深化用户体验,快速吸引外部用户,能做到这一点,平台才可能成功。
瓜子:
Q8:
社群经济这几年大行其道,付出先利他是社群运营的第一要义,米高为新手村的贡献是这个的完美呈现。米高在社会企业「主业」、Steem社区「兴趣」切换中游刃有余,可能未来的我们大多数都像“斜杠青年”,同一时期在不同的项目和组织中贡献。对于这,米高如何看?区块链能否为这样的时代「社群小圈子」赋能呢?
米高:
我自己是香港人,香港人一般习惯身兼多职。所以,在我自己的情況下,没所谓是否斜杠的情況,始終在大家长观念及体制下,整体思想很难理解什么叫斜杠,正如整个中国也不会理解steem 的“无政府状态”怎样实现。社群式运作,的确可以孕育很多想法及创意。但很多时候,都缺乏了长远营运基础。
当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孕育创意,而是很多团队从一开始,心目中便想着要有人投资。
好的想法,好的idea,应该是可以开花结果。而开花,不是有投资,而是真正存在揾钱能力。
瓜子:
做好事情,才是第一要务。
Q9:
WhereIN一直想作为Steem区块链上的Layer2(第二层),将Steem的激励机制和治理带入到更多中文社区伙伴身边,这当中有打造视觉生活方式Dapp,现在也在尝试社群方向。对于WhereIN,米高能否支支招,一起共创WhereIN社区。
米高:
我应该是每天都使用 wherein 的人,我自己觉得 wherein 将区块链应用,借着简单的方式,呈现在使用者面前。将一些难以理解的区块链应用模式,降至普通人能理解的水平。我自己觉得, 若wherein 只是內部团队知道是用 steem技术便可。当摆脱了这个叫“橙”一样的东西,原来也能叫“橘子”。现时,失去方向是 Steemit 本身公司的公关问题,但wherein不能被他们带错了方向。
WhereIn 有他的本质及文化,一个轻博客的社群,并且是重视知识产权的轻博客社群。
只有重视知识产权,那一位博主所发表的內容便有价值。
瓜子:
建议很棒,超乎预期!
Q10:
进入今晚的最后一问,有没有想送给大家的一句话呢?也可以对未来的自己说点什么?
米高:
我自己觉得,大家捱过 Steem 的一年多低谷,现时仍在这个社区上。已经算是出生入死过了,若出生入死过,最少也是朋友,或者是对手。若是这样,应该不止是为了撸币。因为,过去一年多,基本没币可撸。黄鸟@yellowbird那句“为钱而来,为情而留”的确是好句,因,真的无法为钱了,若是为了赚钱,其实有更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做。
瓜子:
个人觉得,Steem的价值是透过一系列的规则,让大家一起协作,撸币也好,做项目也好,都是在为社区贡献。
感谢米高的精彩分享,获益良多,谢谢!
----------------end----------------
希望在这条摸索的道路上,能更快的将CN区推向大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