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以家人之名》,伴随着小伙伴们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万众关注中,迎来了它的大结局。三个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原生家庭疼痛的孩子,在这个家里健健康康的成长,有哭有笑,既温暖又接地气。
美中不足的是,剧中出现的几位妈妈,都让人不敢苟同,整部剧居然找不到一个正常点的妈妈。不同的教育方式,戳穿了育儿的真相,更暴露了育儿的五个层次。
01
折磨孩子的母亲:是恶魔
《以家人之名》中的凌霄的母亲陈婷,很多人对她都嗤之以鼻!这位任性跋扈的母亲在凌霄小的时候,她打麻将把一双儿女锁在家中,导致妹妹因意外去世,她把这一切的过错归根到小凌霄身上,自己毫无担当。离婚后,抛弃了凌霄,对他不管不问,组建了新家庭。出车祸了,凌霄主动承担了儿子的责任,远赴新加坡去照顾她和年幼的妹妹,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她如同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不停的索取吸食,这种绑架式教育却没有真正付出和关心,导致凌霄得了焦虑症。
而她那位出场没几次的母亲,凌霄的“外婆”,也是每一句话都恨不得把人噎死。陈婷离婚抛弃凌霄后,工作繁忙的凌爸将儿子一日三餐和日常照料都托负给了李海潮。凌霄稍露一点对“李爸”的感激之情,老太太就能用一句“你爸爸给了他伙食费的!”全盘抹杀。
现在再来看《以家人之名》这个名字
有的人,不是家人,却打着家人的名号对每个人好;
有的人,是家人,却把刀子扎向了亲人。
02
将孩子视为商品,是无情
在《以家人之名》中有个叫唐灿的女孩,她在外人眼中是个星光熠熠的童星,家庭富裕父慈母爱。
但光环滤镜下的她,父母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一家人用光鲜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空洞。
唐灿的父母,就属于“啃孩式”育儿。唐灿在她妈眼中就是一个玩具,小时候为了满足虚荣心让她去拍很多唐灿不喜欢只为赚钱的工具!等唐灿长大了,事业上没有起色就被她妈嫌弃,为了充面子还跟亲戚朋友说她在博物馆工作,还被她妈说不要白日做梦了。
然而现实生活总是比电视剧情节来得更加残酷
前段时间微博“一个三岁女孩当吃播被父母喂到70斤”的消息,引起了全网的哗然。
一个三岁女孩70斤,任谁都会担心女孩肥胖等问题,好心网友贴心提醒,却被女孩妈妈回怼“没法不让闺女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医生说她只是有点肥胖,并没有疾病”。以“全网最小吃播”为噱头,来获取关注度和点击量,消费孩子的童真,着实令人不耻。
请记住:“养育”重在于“育”。也希望这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母亲温柔相待,呵护成长。
03
生而不养的母亲,是自私
“母亲”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生理意义上,赋予生命。二是精神层面上,每个母亲都是每个孩子未来人生路上的导师,是孩子前进路上的灯塔,灯塔可以明灭不定,但却不能消失。
然而在《以家人之名》这部剧中,贺子秋的妈妈却是一位极为自私的妈妈。
当年,贺梅不顾所有人反对,嫁给了穷小子赵华光,在看清了婚姻的真相后,又毅然离婚。离婚之后才发现,肚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小生命。后来又带着自己对梦想的情怀,将孩子丢给他人抚养,从此了无音讯。
如果不是第一集出现了这么个人,观众估计都忘了贺子秋的亲生母亲叫做贺梅。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像贺梅一样抛弃孩子的妈妈不多,但还是有不少父母,会对孩子进行“抛弃式育儿”。
生而不养,对生命没有最基本的尊重可言,对赋予的责任没有承担反而逃避,这样的人怎么够资格做别人的母亲。
可剧情里的情节,总是在生活中反复上演
前段时间在成都双流,一对刚成年的00后父母,在宾馆生下小孩后,将婴儿用塑料袋装着,从宾馆三楼直接扔下。当你在抛弃孩子的那一刻,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也同时被抛弃了。
生而不养,这才是人世间最大的恶,因为你既赋予一个孩童美好的希冀却又猝不及防地将他拖下悬崖。。
04
强加个人意志,是绑架
齐明月的母亲:自命清高,为人强势
作为优等生的家长,她自命不凡,像英国女王接待平民一样炫耀女儿的成绩,是典型的中国模范生家长的形象。
齐明月的妈妈虽然爱她但又专断霸道的让人头疼。从交什么朋友,衣服选什么颜色,到报考什么专业,金玉香都要插手。工作后,金玉香还要时不时的查岗,这样的母爱压的让人都喘不过气来。
在母亲的“打击式”教育之下,各方面都优秀的齐明月缺乏自信,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生活中太多这种母亲了,围着孩子老公转,用一套自我感觉良好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强势的父母养育的孩子,大多不太自信,而自信又是一个人很可贵的品质,家长如果真正对孩子好,那就多给孩子一些选择自由,把孩子当人看,他们不仅仅是你的孩子,更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自己想法的个体。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法的语气和方式。”
可惜太多的父母都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在言语上对孩子的打击,犹如带有倒钩的皮鞭。成年后,曾经是伤口的地方,生出逆鳞,那是他们用来保护自我的盔甲,也是将自己与世界隔离的保护层。
05
李海潮式育儿
比起其他四位母亲,这位李海潮却更像几位孩子的“妈妈”
“李妈”的育儿方式,堪比“教科书式的育儿”。李爸李海潮的妻子在二胎的时候因病去世,他独自经营着一家小面馆,抚养女儿李尖尖。
有一次李尖尖迫不及待地向爸爸展示自己水泥地杰作,李海潮并没有指责孩子,也没有极力要求吃完那碗快坨的面,而是认真仔细地欣赏女儿的画,并给予孩子高度认可,同时冰淇淋作为奖励!
他总是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李海潮跟尖尖的相处方式,与其说是爸爸跟女儿,不如说是一对知心朋友。 李海潮不厌其烦跟着女儿玩游戏;当女儿因为楼上吵架声受到惊吓时一起开玩笑调侃他们;看到她欺负子秋也会心平气和跟她讲道理; 当尖尖上了高中因为成绩不好被老师点名批评时,他也没有怪罪尖尖不好好学习,而是让她尽力就可以。
跟其他小朋友相比,李尖尖没有一个完整的原生家庭,但这部剧似乎在告诉我们:
决定一个孩子“童年之殇”的是爱,而不是原生家庭本身。
有爱就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