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孩子也喜欢上了每晚和我一起阅读《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II》,有时候会放弃自主阅读,而一定要和我一起完成这本书的亲子分享。
最近也发现了孩子在思考问题和关注感受上的很多进步,思想也开始变得更积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对她的误解以及过往我的偏激。
昨天,还是一如既往,我们在阅读:要想解决问题,我还能怎么做这个章节,我们已经走到了为解决问题想办法这个环节了。现在她非常乐于参与游戏中的思考,会乐此不疲的给案例想很多办法,会和书中那个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尼古拉斯去PK谁的办法想得多,先不说好坏,起码肯动脑筋,不再用不知道来应付所有的问题,这就是最明显的进步。
不过在对一个案例的分析中,我也领悟到了一些事情。
案例是:一个关于孩子如何交到新朋友的思考。书中提及一个孩子想出的办法是,A为了与B交朋友,先雇佣C威胁和欺负B,然后A再去扮演英雄角色赶走C,以此获得B的好感,成为她的朋友。
刚说完这个案例方法时,孩子的反应让我震惊,她说她都没想到,这也是个好办法,她是认同的。
于是,我用她和她的同学举例子,假设班上的A同学想和她成为朋友,A要B来欺负她,她会是什么感受?当然她是拒绝暴力行为的,她说没那么严重,可能只会过来说:你成绩真的很不好,每次都考不好。我说:那你听后是什么感受?她:不开心,生气。然后她反驳:可是我成绩是好的,当A来赶走B时,她会告诉B:A什么都不知道,还说别人成绩差,A考试还不如我的分数高。
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例子没有办法让她感受到威胁和欺负的不正确行为,她内心代入自己认定,当别人诽谤她成绩不好时,是对方的问题,因为她自己没有成绩不好。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
我说:如果B过来说的不是成绩那些,只是说,我真的不喜欢你,我不太喜欢跟你玩,也没有暴力的肢体行为欺负你。你会是什么感受?她说:我会很伤心。我:所以没有肢体的威胁和有没有高声调不一定就不是欺负了,对吗?你一样会觉得沮丧,难过,不开心对吗?她点头。B还是对你造成了伤害是吗?她说是的。这时候A过来赶走B成为了你的朋友。可能开始你不知道这都是A安排的,可是谎言终有揭穿的一天,如果你知道了B欺负你都是A安排的,你还会考虑和她继续做朋友吗?孩子 停顿了,仔细思考了下,说:可能还是会考虑和她做朋友吧。此刻我才知道孩子的内心是多么善良,而这善良缺不一定是好事情。我继续问:可是B伤害你的事情会消失吗?你受到的伤害会减少吗?她说:没有。我接着说:如果有一天B想和你做朋友,他该怎么办呢?直到这个时候她才反应过来,那是否B又要找个C去伤害我?C又要找个D来伤害我.....那是不是整个班的人都上来了,再找谁去呢?她此刻担心的还是找不到人,而不是受到伤害。于是我开始关注感受,我问:那在这件事中,有人受到伤害吗?她说:有我,还有B,他来威胁我的时候可能也会受到伤害。对!有一天你知道了A的谎言而不考虑继续和他做朋友的话,他会有什么感受,会受到伤害吗?会。所以一件事情三个人都受到了伤害,那这还是不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呢?看来不是,她回答到。我们有没有其它使大家都不受到伤害的好办法来交朋友呢?然后她说了很多办法。晚上睡觉前,她突然告诉我,妈妈,你不说那些,我都没想到。最后到这一刻,我才把悬着的心慢慢放下。
次日早上,我问:昨天你们班系红领巾比赛是不是输了。孩子说:是的。我们班第二名。两个班并列第一,两个班第二名。可是老师说我们班第五名。我们一共都只有四个班,为什么她说第五名呢?我问:那你觉得老师说这个时候的心情怎么样?感受是什么?生气!她回答。为什么生气呢?我问。因为我们输了。可是明明只有四个班啊。我一时间还没想好怎么回答,便说:或许老师说错了。她点点头说:不是也许,是肯定。她肯定是说错了。
换鞋时我说,你说老师生气了,或许她是为了表达她的生气,故意那么说的。她说:就是夸张的手法?我笑了,说差不多吧。然后我说:大人有时候会说一些反话,可是呢,孩子都听不懂。孩子根本没有明白。所以还是不要说反话了。接着孩子说:看来我要带这本解决问题的书去给老师好好读读了。我哈哈哈哈乐了。
后来,我意识到,她还只是个孩子呀。虽然比起幼儿园她多了很多表达,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个性,但她的骨子里还只不过是个孩子,我不能把她当成大人自然长大明白道理了。还是得多点引导和沟通,去解开她心里一个一个的谜和对世界不明所以的认知。
虽然蜗牛正在一点点长大,还在爬行,但她毕竟还只是一个小蜗牛啊。
谢谢这本书,为我引发的思考以及我促进我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