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休班在家带娃,真的是焦头烂额,一边自责我不是个合格的妈妈,一边没有耐心的抱怨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一点都不配合,我听不懂你哭的语言,不能以你的感受顺从你,你在我的埋怨中不断的反抗,一次两次,我的忍耐到达极点,接下来我冲你大喊大叫,甚至想打你的冲动,你哭的更厉害。看到你撕心裂肺的哭泣,我的心软了,又一次把你抱起,四处走动,吸引你的注意力,哄你开心。
事后,一边不断的自责为什么自己如此没有耐心,不能够体会这个小天使带来的快乐,不能和孩子好好的配合,一边又在忙碌中,时不时拿起手机,再陪陪孩子,等她睡着后,才真正有自己的时间,到底是孩子剥夺了我的时间吗?还是我不会好好的管理时间?焦头烂额的自己不能很好的去平衡。父母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如何把它做好?做到对孩子的不吼不叫,应该是每个父母必修的课题。
经常听到女同事抱怨孩子叛逆期不听话,作业不做等着抄,有时候老师罚抄写单词,半夜还趴在书桌抄,无奈她让儿子睡觉,自己熬夜帮忙抄写,她越是对儿子管教严厉,她的儿子越叛逆。我问他:孩子都上初中了,为什么不把他送到城市的寄宿学校呢?你上班比较自由,休班就可以去看他。他总说:我家孩子没有自控能力,学校跟前到处是网吧,肯定会学坏的……总之一大堆否定孩子的话,是真的像他所说的一样,没有自理能力,也没有自律能力吗?这样大包大揽的妈妈,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另外一个同事也是自己带小孩,每次听到他对孩子大吼大叫:跟你说了多少遍,你怎么不听呢?不要废话,玩手机不可能!快去写作业,做不完没有睡前故事,要学会自己睡!每一句都是命令的语气,每一句都很不耐烦,她的儿子才刚满10岁,我问她就不能好好说话吗?她满不在乎的说,等你的小孩上学后你也会变得那样,我又问:有很多育儿方面的书,你可以看一下,她用过来人的口气继续说:没用的,有时候形成一种教育习惯是很难改的,当你怒气来的时候,只会逼你去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起来真的很头疼。
又是一个严管虎妈,教育这件事真的没有标准答案,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在和孩子不断的配合中,我们如果可以从教育中互相感知快乐,那说明教育是最正确的!看小暖公众号的一篇推文很有感触,题目是《当妈妈你不是不够好,而是不够“弱”》,我们往往大包大揽,在生活和家人面前表现出一副超人的面孔,有时候真的很累,工作压力本来就很大了,回来还要面对一堆家庭琐事,装出一副女强人的样子,从不示弱,我们往往被一些小事逼急,不断的抱怨,冲家人发脾气,自责而焦虑。想一想很多问题的出现,真的是我们太强了,我们可以是超人,但是是真的累了,需要依靠的时候,可以学会示弱。让孩子或者老公来帮忙。
比如孩子小的时候,总喜欢让大人抱着他走路,这时候你可以说:乖宝宝,妈妈,今天真的很累,宝宝长大了,要学会自己走路,你看妈妈,还有这么多东西要提上楼,你是个大小孩儿了,可不可以帮妈妈提点东西呢?
再比如当宝宝提出要你陪他玩拼图的游戏时,此时你正在忙着工作。你可以向他示弱,走到他的跟前,看着拼图对他说“妈妈有些忘记了,我们是先找出大树的部分来,还是滑梯的部分?宝宝帮妈妈想一想吧!”或者说“哎呀,妈妈怎么就是找不到这几块呢,宝宝快来帮忙!”当宝宝自己去拼图的时候,你可以鼓励他:宝宝好棒呀,比妈妈聪明多了,下次宝宝要教妈妈哦。
换言之,如果我用这种口气:“这个咱们都一起拼了很多次了,这次你自己拼,妈妈看看你会不会”,她准会摇着头跟我说不,央求我帮忙。
我们都希望孩子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这种同理心的培养,离不开“示弱”的作用。试着让孩子看到并感受到我们的难处,请求他们一起适当分担,让孩子真正学会如何分享,如何互相体谅,互相帮忙,这才是孩子真正的成长。
多少次,我们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冲孩子大吼,吼完之后又暗暗自责。是我们学不会温柔以待吗?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我们太累了而已。当我们累得心力交瘁,以至于想不出更温和的办法,试着用示弱的方法。试着和孩子一同做决定,一同想办法。
每个孩子都被早上上学的时候催促过,此刻的妈妈肯定是焦头烂额,孩子似乎只有在妈妈大喊大叫的时候,才不那么磨蹭,我们成了孩子的闹钟,孩子真的像一个算盘珠一样,被大人催促,才肯动。试着把权力交给孩子,问一问他,我们如何做才能够早上不迟到并且能吃个好的早点,只有他参与了自己的决定,执行起来才更有效果。这无形中锻炼了他的时间管理能力,我们大人可以试着做引导,这样才能很好的相互配合。
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情绪的休止符,也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与妈妈的需求是同时存在,也需要彼此尊重的,对孩子示弱是避免大吼大叫的有效方法。当孩子嗷嗷待哺的奶娃成长成拥有独立人格的叛逆青年时,我们的耐心会一次一次经受住考验,这就更需要我们学会示弱,把权力交给孩子,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爱的表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