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遇到类似这样的个案,两夫妻没有发生道德背叛,3观也能相互和协。可是当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共同处理时,会争论不休,甚至吵得面红耳赤。争吵对两人没有多大意义,可是面对争吵,总会不由自主上升到人身攻击,最终不欢而散。我问他们争吵的意义在哪里,他们也说不清楚。只是情绪到那个点上,总是会往消极方向发展,结果只是增加彼此不愉快的感受。
当你和另一半需要共同处理棘手问题时,发生冲突会怎样应对?
处理不好,就像这对夫妻,离婚成为最终的选择。绝大多数人分手就是从这种不起眼的事情开始积累的。
我希望有一些好的方法辅助帮助我化解这种冲突,于是我找到《深度关系》这本书,是由斯坦福商学院非常资深的两位学者创作的,一位被誉为人际互动之父,另一位是负责人际互动课程管理的主任。这本书发售那年被彭博社评为年度最佳图书。
里面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出自P233
幸运的是,麦蒂用了共情和好奇来回应了亚当的搪塞(“为什么钱和日托的事情对你来说这么困难”),而没有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她扩大了谈话的范围,但没有回避最初的问题。她邀请亚当分享更多的心声,并且给了他足够的空间。亚当和麦蒂的对话清晰地体现了我们在之前所强调的内容:问题解决的阶段既不是线性发展的,也不是泾渭分明的。尤其是问题很复杂、很棘手的时候,即使问题还没有解决,设法修复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在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担忧时,麦蒂的好奇心是非常真实的。她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担忧,并且依然能与亚当保持情感联结,所有这些因素都让她更容易把问题拿出来讨论,并开始修复关系。
这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前面提到一对夫妻麦蒂和亚当的故事,讨论由谁来承担更多家务事时起了争执。他们没有放弃讨论出结果,于是用了非常好的「建设性会谈」技巧,从原来的冲突转化成愿意共同找出解决方法的过程。
经过我的归纳总结,得出6条非常有价值的做法:
1. 关注双方感受
不是只考虑自己或对方,这对沟通没有好处。彼此感受顾及,才能敞开心扉,共同面对问题;
2. 表达需要,了解彼此需要
之所以会冲突,很大程度是自己的需要未得到满足,试着说出自己的需要,在双方的敞开的需要下找出共同点,双赢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项;
3. 给空间对方发言
要表达感受、需要,必须留给对方足够空间,否则对方会认为你不是关注我,而是关注你自己,从而发生对抗心理,试着给对方表达,你会发现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子;
4. 放慢对话
放慢的是对话,同时也有语速。急促的声音,是冲突升级的导火索,放慢了能够更容易去反思自己的言行;
5. 问题不能当下解决,请暂缓吧
问题无法解决,可能是当下的大脑死机了,如果长期处于问题无法解决,会令人很烦躁,不利于前面步骤的进行,换个时间是没有错的,回过头再来看这个问题,你会比之前更明朗。
6. 坚持围绕当初问题讨论
最终我们要达成一个共同接受的方案,这也是当初讨论的原因。不能把问题宽泛化,不利于协商解决。
这个方法非常适合亲密关系应对冲突问题,彼此关注对方,给予充足的尊重,大家的关注点会聚焦在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被伤害、被忽视、不被尊重的焦点上。
可能会有人说,作为一个家庭,被视作为一个整体,何必还要搞那么多复杂的事情,有事说事就好了嘛。假如这样想,双方又何来的亲密呢?往往亲密关系是最容易忽视双方的感受和需要,只把关注点放在事情上,尽管我们最终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忽视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情绪就会上来。大家都能理解,消极情绪产生后是无法有效沟通的。所以用这5个步骤,能够更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下去。
回顾我和妻子的交谈,总是会发生不愉快的经历。有一次在一个多月前,孩子中午到底是去托管,还是由父母来带,我们起了争执,我认为孩子去托管好,这样父母可以不用太累,妻子认为父母带会更好,这样中午伙食才能放心。为了这件事,我们开始是讨论,到后面就变样。升华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不能让老人操劳的问题,结果不得而终。现在回想起,确实没有考虑对方的需要,我的言行也比较激进,才会出现议而不解的情况。
用上「建设性对话」的技巧,我可以这样做:
1. 在交流过程,我时刻关注妻子的感受,时问她「你是在担心什么?」
2. 我们把彼此的需要摊开来说,我老人获得休息,妻子想要孩子健康
3. 妻子说话时,我不插嘴,静静地听,也能放缓我的紧张情绪
4. 刻意放慢对话,不辩驳,不把话题升华,不急于要结果,尽管这个结果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5. 争执不下,我会跟她说,不如明天再探讨这个问题吧,给大家冷静思考的时间
6. 时刻关注当初的问题来讨论,不跑偏、不人身攻击
通过这6步的「建设性对话」,能够把问题集中在有建设性成果上。
要在亲密关系中化解冲突并获得建设性成果不难,把这6个步骤好好练一练,始终关注在当初要解决的问题,双方的感受和需要上,并达成共同的解决方案。这能够增加彼此的情感,同时也能解决许多不必要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