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成绩已经出来,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昨天问同学她家孩子幼儿园放假没,聊起她妹妹,今年也参加高考,同学说是高不成低不就,她老公同事家儿子考了660分,把老父亲高兴哭了,这样比起来她妹妹的成绩稍微低一点,不过也能上好点的学校,听说准备报考上海电力大学。
每年的高考前后,也总让我们这些参加过高考的过来人,思绪万千。说到报志愿,当年我们是自己估分,然后报志愿,而且以前相对闭塞,虽然网络已经比较好,一般人都没怎么上过网,对于报考更是没什么想法。从小到大,上学读书,偶尔偷个懒,对于将来要做什么,真正喜欢什么,真得是没什么概念,上一代的父母都没怎么上过学,他们也不太了解。现在的孩子了解的多,接触的也多,父母也比较有见识,还可以请教哥哥姐姐。
县里最好的高中是一中,再就是六中,二中,这几天公众号陆续发出一中二中的高考喜报,倒是迟迟不见六中有动静。升高中时,一中把所有拔尖的学生都选走了,偶尔有一些志愿没填好,也只出现在二中六中的选择上,所以高考成绩肯定也会有差距。当然中招的成绩不能决定高考的成绩,但是如果能考上一中,也代表了一种学习能力吧,能进到好的高中,在心理上可能也会占优势。
一中最高成绩理科697分,二中最高只有610分,只是这样的成绩,在全省排名就不行了。看到有人列出来的河南排名前二十的高中,一中都不在行列里,而且听说郑州外国语学校,每年都是保送各大名牌高校,每一届大部分学生都能考上名牌大学。不同地方的学校差别还是挺大的,地市级的比县级的高中也是好太多的。
旁边楼上的朋友之前也说,想让闺女小学去同济小学,初中去老一中,她已经对每个学校的情况了解透彻了,到时候会想办法把闺女送到好的学校。我都没想过那么多,片区以内的学校,想着公立学校应该差不多,凭她自己本事吧,对于找人托关系,高价借读费,没敢想。
说到这里,不禁想到,现在很少有寒门状元,也是因为有钱的人,可以为孩子铺好很多路,辅导班到学校的选择上,孩子们占尽了优势,而家里条件不好的,只能靠自己拼,有的甚至还要为家庭分担。也有了那句,“做不了富二代,那就努力做富二代的爸爸妈妈!”。
不管怎么样,到了这个时候,希望学子们都能如愿,能被报考的学校专业录取,接下来的学习能够为以后的人生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