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感觉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无法见天地、见众生。因为写得东西拿不出手,也错过不少。懊恼很多,一直伴随着自己的一个愿望,如果是只有一样东西要学习,那么就是写作。
在惊喜与失望的反复中,瞌瞌巴巴地坚持了一百四十几天了,这个300天的挑战任务来到了正中间,回头看看自己的这点小文字,多亏有了一个认知,学习了一个人的课程,遇到了一群可爱的战友,一群人的一条向着教育行走出发的红心。
我们国家领导人就曾提出过,我们要建设一个终身学习型的社会,“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学" 。而学习写作,我觉得正是这么一个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任务。得到李天田有一个主张:任务式学习” ,——用真实的任务、项目、目标来牵引自己的学习,我觉得在写作上正好落地: 以输出倒逼输入。她说参与一个项目,设定一个目标是最好的选择。正好,八月一日开始报名的一起写吧,在小尘等老师们的号召下,与一群人在一起,给自己一点裹挟。开始了300天的长途挑战。
一群人的任务:每天一记录(500字以上自由写作),每月一精品(2000字以上主题作文),我们的标准动作: 写文(推荐简书)+挑战群中接龙(字数、题目+链接)+“教育行走一起写吧”小打卡圈打卡(字数、标题、内容)。每月精品文还需要登记在石墨文档
那些叮咚声
从中午前后就能时不时听到叮咚的声音,我就知道,有人已经完成了作业,最早的常常是高产作者,时间管理肯定是牛人的老师们。这个时间上传作业的声音,这就像是体育老师吹了一声哨子,可以起跑了。我从这个时间开始就有意识,开始思考今天我写点什么呢?如果是当天比较空,我也跟随着大家,早点完成这项任务。 晚上,大部队叮叮咚咚集合声多数在11点左右,像是冲锋号角,密集地发布,该你了。这个时候给我的是最强的提示音:部队要不带你玩了,别掉队。那些很早就打卡的人,是写作我学习中的完成任务时间的参照物,跟自己比是没有时间性的参照的,只要交了就行,只要完成了500字就行,可是我一看,人家打卡了,我得抓紧点,
那些标题 让我随时随地和一群人一样,可以写万事万物
我是个写作小白, 有个固定式思维模式,以为不会写就是因为读书输入不够。刷大家的标题,我有重大发现,我也可以写很多题材,因此,我再也没有找不到题材的时候了。如今这个多维时代,只有思维跟得上,读书只是输入的一种方式而已。比方说,前面读到一个标题,一位老师转岗位,担任了心理辅导老师,我能够链接到当年自己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一幕一幕,也链接到我连续几届班级都没有出现一个心理偏差的学生,每当他们在出现偏差的边界摇晃时,总能平安过渡到正常状态,因为从别人的很多案例中习得不少经验,而同年级的其他班级基本每年每班都会有。随时与自己的经历发生连接,就 变成比如:如果我转岗,或者你们还好吗? 或者与心理偏差的同学一席话...题材资源因为开放思维,因为连接而碰撞出来,源源不断。
我逐渐明白听见,看见,交流,影评或观影,听别人唱歌,自己学歌,旅游,运动,自己的生活偶遇,别人的八卦等等都是输入,而且,还可以反复写一个题材。 读到标题前面的那些字数,一千多的,二千多字的,有些人就是能写,一写就是长篇,也常提醒我,必须一月有一篇长文哈,这几乎每天都在提醒着我。
那些推文----对于我完成任务的质量是个极大的提醒, 阅读别人的推选优秀作品,我常常收到启发。 当然也有不少小白,他们的写作心态令我佩服,他们积极完成任务,挤出点滴时间仍然笔耕不辍,也让我平静地接受了我写得差的事实,不再担心被人笑话,别人没空来笑话我。《唯一的观众》这本书的建议是:你创作,是为了满足自己,这个唯一的观众,不要问别人喜不喜欢,应该问自己喜不喜欢。只有内部驱动的创作才真的值得赞美。以我为主的个性发挥才是创作的源泉。一个专家说: 写比写什么更重要,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就期待量变推动质变,下笨功夫写着。
那些“赞”-----是给我的压力,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有些特别给面子的赞,可能也有少量文字触碰到部分读者的某一个点,总体来说,看见赞有欢喜,但更多的是压力,唯恐浪费别人的时间。没给到有价值的东西。当然也是动力,其实 ,随时写,随地写,感觉在写作中有点受益了。被人认可,或者对人有点价值,看见点自己的进步是很快乐的一件事。
一起写吧是我的云写作场,是我们的学习共同体,具有教育属性的社群,有着共同的理想, 经历差异小的一群人,不用群规则就能互相理解的队友们,我们是写作理念的聚集,是教育行走里确认过眼神的美仁们三观相同者们的理想世界,因此,任何时候,我都有种安全感。
我的第二个写作场,我的书作前,打开小台灯,这是仪式。学校这块的任务全部完成后,打开简书,这是思路整理场。有时候整理好好几个写作的素材,在待续的文集里。写个课题概要。 我常常告诉我的身边同事我今天得写了多少字,目的就是随时接受他们的盘问,你写了多少了?用以监督我。
在叮咚声的提示下,在标题的启发里,在推文的影响下,在朋友们“点赞”的推动下,我从没东西写到很多题材好些,从怕别人阅读到坦然接受自己,我得益于加入这个优质的社群。入门、进圈和拜佛,这个三级导师制是李天田的观点,我骄傲的说,入了个门,进了个圈。期待后面的精进。
我身边有位初中语文老师问我,你写文章有什么意义呢? 她说怎么也想不通我日日坚持写的原因。今天这里我要告诉她,如果我们每天脑子里想着要写点东西,我们就会浑身长满触角,我们便会认真的观察生活,听人讲话,问人问题,更投入的看电影、看视频,因为我们需要时时刻刻的积累素材,所以我们就养成了时时刻刻的输入习惯。这是我读到的有关写作最好的描述。写作,它是是倒逼成长的绝佳方法,是学习效果的放大器,是个人能力的放大器,是抗攻击性最强的武器。是成长的不二法门。这是我的动力。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跟着,写起来!队友打造了一个“优秀写作社区”,加入他们,与他们共同向前走,哪怕我慢一点,方向和伙伴都是对的,我需要有与这个社区相匹配的态度来承载,感恩的心!希望自己愧对那些队友提供的服务!努力码点有价值的东西。张老师有句金句叫:书是决心的产物。我想,挑战成功也是决心的产物,更是榜样的力量。
走吧,榜样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