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范围
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P21-P29)
学习过程
- 第一次阅读原文25分钟;
- 第二次阅读并做脑图60分钟(其实脑图软件用的少,软件的使用上多了些时间);
- 看永澄老师领读材料20分钟,这部分的内容永澄老师讲的还是挺好懂的;
- 听小生老师领读材料一个小时,这次小生老师的领读有所调整啊;
阅读收获(本章内容)
基础阅读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第一次读这一章节的时候还有点发晕,看《学习阅读的阶段》这一节的时候,书中关于每个阶段需要达到的能力的解释和阅读的四个层次有点类似,比如第四阶段,在同一主题上对不同的作者所提出来的观点有所比较就和主题阅读很类似,读到后边的时候才明白。
具体的阶段划分和需要具备的能力在脑图中已经很清楚的分析出来了,就不再重复文字啰嗦了。
你的阅读水平达标吗?
《更高层次的阅读与高等阅读》这节中有这样两句话:
一个人文素养优良的高中,就算什么也没贡献,也该培育出能达到分析阅读的读者。一个优秀的大学,就算什么也没贡献,也该培育出能进行主题阅读的读者。
按照作者的观点,正常情况,高中生应该具备分析阅读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具备主题阅读的能力。
就像永澄老师讲的,高中时候做阅读理解可能算是分析阅读,但是到了大学就没有老师带着进行阅读的训练了。大学的时间非常充裕,但却没有读多少书,也曾尝试过学习阅读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还清楚地记得写毕业论文那一个月的焦虑与慌张,每天熬到很晚,但是面对一堆资料却毫无头绪。其实大学论文是非常能够检验一个人主题阅读的能力的。收集资料很容易,但是内化为自己所用却并不是很容易,尤其是对一个没有掌握阅读技法的人来说。这本书真是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反思啊。
理解力有待提升啊
原文:总括而言,要教育少数具有高度学习动机的孩子阅读,和教育一些不管冬季有多微弱或家庭有多贫困的孩子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前面交代了一堆阅读狂热的背景,用总括而言转到了摘抄的部分。自己读了半天也没反应过来,突然就把话题扯到教育孩子阅读的事儿上。所以在这里画了个很大的问号。
阅读永澄老师的领读材料中看到了关于这部分的解释:
它里边说了一句,叫“总括而言”,对所有的问题概括起来说,其实是个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教不同状态阅读者的手段,并没有进行有效区分。
看到这里,结合后文更高层次的阅读与高等教育,才明白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这里想到了前几天在晨读会做的阅读段位的测试,其实这是第二次测试阅读段位了,但是分数也没有很高,对比第一次阅读段位才提升0.5,刚刚达到大学生应具备的标准段位。重新测试后,错的题目大部分在阅读理解类和解读能力类的题目上。
自我阅读段位有三种测量方法。第一种:信息提取类测量。第二种:阅读理解类测量。第三种:解读能力测量。以上三种测量包含了阅读速度,对图书内容理解的范围的广度,以及理解层次的深度,以及一本图书涉及主题所在领域的评估等。
阅读在这两句话中遇到障碍,也体现了自己理解能力和解读能力还是有待提升的。修炼阅读技法的道路任重道远。
谈谈收获(参加活动)
1.重新认识阅读,并重视阅读。
阅读是门学问,通过这几次的领读,对于阅读,自己树立了这样一种意识。从认为阅读就是“看”书,看完读完就是阅读,到树立阅读是门学问的意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在学习攀登阅读高峰的同时又重新开始晨读会的学习,每天都有思考题,每天都要新知识,让生锈的大脑动起来。
在活动开始后不久有段时间便特别的忙,便处于一直掉队的状态,等自己有时间去进行的时候,发现自己落下了七次的领读,在补领读作业的时候一度发愁想打退堂鼓,但是一想到掌握阅读的十八般武艺后傲视群雄的感觉,便又鼓起劲头推进每次的领读的作业。
2.大脑活动逐渐多了,思维也开始活跃了。
经过几次刻意训练后,自己在读书的时候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大脑在活动,思维在运转,勾勾画画,停下来,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上斟酌思考,这是以前不会发生的事情。虽然思考理解的还是很深刻,但终于克服了大脑的懒惰和对思考问题的逃避。
3.亲身体会见识大神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小生老师的死磕精神和学习过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一个人发起活动,推进活动,还要每周为我们做领读输出内容,真的是太厉害了。有大神做榜样,自己的犹豫想要放弃的时候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非常感谢小生老师的付出。
阅读高峰攀登不易,请时刻牢记此行的目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