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坦白讲,我还没娴熟掌握,“地对空导弹”的技术,所以特别写一篇文章思考,同时作为对团队的要求。输出倒逼输入和思考,坚持搞。
如果你有点专业技能,总会遇到朋友、客户来咨询,遇到这样的尴尬场景。
问:“我能不能做一个A style、B功能的APP呢?”
追问1:“做是能做,问题是你的目的是什么?”(此时卡死一半人)
追问2:“做APP能够实现想要目的吗?”(此处再卡死一半人)
追问3:“做APP是手头达到目的,首先要做的吗?有其他事情应该优先去做吗?”(还是卡死一半人)
追问4:“A style和B功能,是达到你目的最佳方式吗?” (继续卡死一半人)
4个追问下来,50% × 50% × 50% × 50% = 6.25%. 只有6.25%的人,才开始真正需要回答原始问题。
这个例子几乎是通用的,这样的提问者,思考上不够成熟。根源上,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哲学的角度,我的愚见是,像“自己想要什么”这样的问题,永远都不应该由别人替你回答,这是你的自由,替不了。
那些浑浑噩噩的人生,就是从“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开始生长的,最后吞噬了自己的美好生活、激情事业。这样不好。
脱离需求和目的,聊解决方案,在实践上完全没意义。
世上几乎不存在“无用”的东西,周星驰007电影里有个段子“局长说:连一张卫生纸都是有用的” 😂比起“无用”来,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浪费”:把东西用错了地方。
为什么叫“完全没意义”,连问题Question都没提对(甚至没提),就开始动手找解决方案Solution。在这么复杂世界里,跳跃逻辑的关联,硬要去匹配2个事物,肯定没啥概率可言?寄希望于“蒙对”的人,概率思维不及格。
我通过“钱”,来说明一下,这个世界的花式需求。
钱多多:如果你去问普通人,想要更多钱吗?答案肯定是Yes, please.
钱烫烫:如果你去问一个起步阶段,业务没稳定的基金GP,用不用LP多给你2个亿呀?敢要吗?手头已有的钱,回报率还压力山大呢。如果搞砸了,今后创投圈里就失业了。烫手啊,No, thanks.
钱怕怕:你去问一个对财富有智慧洞察的人,假如上帝,给你安排中10亿美元的彩票,必中,而且没代价。要不要啊?肯定不能要啊,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统计表明,5年之后80%概率是家破人亡,负债累累。这个阶段,自己没有10亿美元财富管理的能力,害怕啊,No, thanks.
像【James啊,你说,我要不要做XXX呢?】的问题,也很难回答。优质的职场人,大龄工作者,当然不会问这么幼稚的问题。但,你对价值观、战略、目标的理解,80%时候是不对的。犯的错,其实是一样一样的。要格外警惕!
好问题的套路一般长这样:
James啊,我想解决AAA这么一个问题,你看和咱们近期目标BBB是不是契合,做法我想过了,觉得CCC挺好。你有什么建议吗?没有的话,给我DDD的资源,我就开干了哈。
如果你平时就是这个思路做事,非常棒!还有更高的标准等待你,“空对地”技术(见后记)。如果不是,马上开始刻意练习吧!
额外说明一下,免去误解
很多现实里的事,需要长线和短线结合,从而保持专注。不是“现在不做”,而是“现在不集中做”,更是“现在把铺垫的事情必须做了”。
在微观的日常管理上:每周、每天,我们的时间和任务安排,要有“资源配置意识”,主要的事情花70%时间,次要但长远重要的花10%,前80%雷打不动,坚决执行。富余的20%机动安排。这个需要坚持,但收获一定巨大,这是享受人生复利的核心实践。
好了,聊回到“空”,空就是虚。“思维太虚和肾虚一样,是病,得治!”我们得搞一个“地对空导弹”,专门治一治这个毛病。
导弹1号:如何在不接地气的场景中,产生“建设性”价值。
某次聚会,我从一位高手老T那里,学了一招。【老T的Blink:觉察到“空”,先打断,然后直接提问。】
Blink是眨眼的意思,所有直觉反应、下意识反应,都是Blink的瞬间。我把这个瞬间拆解Breakdown开来:
1)前提。没有自己和对方的情绪冲突,没有对人的质疑,情绪好是沟通的前提。把人打断,礼貌方面也还ok.
2)行动。直接提出一个精准问题,把“空谈空想”引导到一个“对话的轨道”上。
3)检验1。如果对方回答不出精准问题,也不用继续聊这个点了,说明他脑子里现在就没方案。果断放弃,技巧的转移话题。
4)检验2。如果对方回答或部分回答了,“空”就可以被拦截,导弹可以一发一发射过去。互动起来,力求产生“建设性”价值。
总体而言,这样很有效率,待人也很善意真诚。高手们,“高”就高在知行合一,无数个Blink就做了很多高质量决策。
导弹2号:如何与不接地气的人愉快相处,有效沟通。
日常的“空”不像社交聚会的“空”,社交可以有选择性的去聊,日常里不应该回避。敌军还有5秒到达战场,那你就死磕吧!
沟通对象在单点上正确,在“线、面”上未必正确。
经典的点是“问题/请示” 或 “提案/要资源”。第一,不能脱离线(我们的需求、我们的目标),第二,不能脱离面(里程碑、战略)。Leader应该服务好团队,让他们没机会提出“傻问题”。“傻问题”特别多,长期看,是CEO的问题。
具体思考有这些。
1)发现和甄别,把“空”识别出来。
此时我的心声是:“你说的对,但无法行动,无法落地,咱们应该讨论看看。” 如何识别是否落地?模拟一下整个流程。
如果给你时间、资源,明确结果的评估指标,能否限定天数【独立完成】或【协作完成,短期小项目】。如果你想法靠谱,招募小伙伴,和你一起做。KPI你牵头,你分配。如果号召不起来协作?需要反思为什么。
2)对外表达沟通,进行引导和精确打击。
此时我的心声是:“你说的对(宏观上确实正确),但具体如何行动呢?因为乍一听,以我初步的判断,好像不知道如何行动?”
用嘴说:“嗯,听起来有机会。你把思路说一下,咱们过一过,看看怎么执行。”
3)对外表达沟通,即使不认同,仍给出1次试错机会。
此时我的心声是:“我已经无法说服你了,不用纠结了,马上快速试错吧。真诚的想,心态要开放,万一我也错了呢。”
用嘴说:“你说的不错,能否给出一个执行的路径?能否你来牵头或独立执行?”
4)执行完,要回来检验。
首先我是真心祝愿能做到。但,如果做不到,你自己要反思哦。好团队里,“父爱和母爱”都要有。好团队包容“多尝试”、“犯小错”;但不包容“重复犯一样的错误”、“没有长进”。
以上,打掉“空”了,自然就接地气了
今天聊的都是精确打击的话题,所以赠送的是“两枚导弹”。我们把“空”的人和事,赶紧打下来,一起做接地气的好青年!😀
云端虽然很飘逸,但缺氧啊!😂
后记:
写作独白1:点线面的类比,很多人都说。沟通中“只讲类比,不举例子,就是耍流氓”。我要做个好人。
后续话题2:阿里巴巴,把“企业文化”这么空的事情,通过一些列方法做实了。这是“空对地”的技术,值得思考和实践。空不等于没价值,而是暂时没方法。“空对地”的厉害就在这里,成为了稀缺的独门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