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百事孝为先,作为子女要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在老人身边,帮父母做一些他们不能做或有难度的事,让父母减少无助感和焦虑感,从而提高父母的生活质量。
所以说,陪伴是对父母最好的回馈和感恩。
但有一种陪伴对父母来说却是一种无奈和心力交瘁,这就是现在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陪伴式啃老。
01
张阿姨今年65岁,退休后原本想着和老伴到处旅游好好玩一玩,可是在她退休没多久,老伴就生了重病去世了。
老伴去世后,留下她一个人孤孤单单,但是她还是决定一个人居住,不去打扰儿子的生活。
可是后来儿子儿媳多次劝她搬去和他们一起住,还说她一个人太孤独,他们心里不好受。
看儿子儿媳这么孝顺自己,张阿姨觉得没白养这个儿子,这一辈子自己值得了,在儿子儿媳的力邀之下,张阿姨最终还是搬到了儿子家。
张阿姨是个勤快人,到了儿子家里,她每天都会帮忙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到了下午再去学校接孙子回家。
刚开始儿子还会给她一些生活费用,用来买菜,交水电费等,但从第三个月开始,儿子就不再出一分钱,还说最近开销有些紧张,让她先帮忙垫着。
把钱花在自己儿子身上,张阿姨当然没有一点怨言,而且她一个人的退休工资足够一家人的生活费用。
所以从那天起,儿子就再也没给过她钱,一家人平时的吃喝用都靠张阿姨来支撑。
02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半年过去了,有一天张阿姨刚把孙子接回家,就听到儿媳对儿子说:“你快去和妈说。”
还没等她坐下歇口气,儿子就把她拉到了卧室,一脸严肃地对她说:“妈,我们遇到难处了,你得帮帮我们。”
张阿姨问儿子遇到什么难处了,儿子说今年的房贷本来卡里是有钱还的,但最近他生意上资金出了一些问题,所以他们所有的钱都拿去周转了。
张阿姨问儿子一年需要用多少钱还房贷,儿子说10万左右就够了,张阿姨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存款取了10万给了儿子。
儿子高兴地接过钱对她说,等他周转过来就把钱还给她。
儿子能有这个话就行,张阿姨也没打算真的让儿子还,反正自己以后的钱都是要给儿子儿媳和孙子的。
在张阿姨心里,能帮儿子儿媳解解燃眉之急,这都是她这个母亲应该做的。可是后来又发生的一件事,真的让她无法承受。
03
那天正好是张阿姨的生日,儿子儿媳张罗了一大桌子饭菜给张阿姨庆祝生日,说实话,接完孙子回家的张阿姨看到桌上的生日蛋糕时,她心里别提有多感动了。
吃完饭,张阿姨和儿子儿媳在沙发上聊天,说到房子时,儿媳就和她提出让她把老房子卖了,和他们一起换个大房子,一家四口住在两居室太挤了,再说儿子一天天大了,再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合适。
张阿姨觉得儿媳说得很有道理,反正那边房子空着也是空着,自己以后养老还是要靠儿子儿媳。
思虑再三后,张阿姨答应了儿媳的要求,就找中介把房子挂在了网上。
可是房子还没卖出去,张阿姨却听到了儿子和儿媳的一席谈话,让她打消了卖房的念头。
那天她出门买菜回家,刚准备开门时,就听到儿媳正在和儿子说:“老太太不会变卦吧?你得盯紧催着点,不然以后万一老太太再找一个,这房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给我们呢。”
紧接着她又听到儿子说:“放心吧,我妈一向最听我的,我们很快就可以买大房子了。”
听到这里,张阿姨的心都要碎了,怪不得前不久,小区的吴大爷有意想追她,儿子儿媳轮番给她做工作,不让她找老伴,原来就是因为这套房。
04
第二天,张阿姨就收拾好东西告诉儿子儿媳,说她准备回自己房子住,房子她不准备卖了。
儿子儿媳当时就生气了,问她为什么这么自私,不为子女着想?
张阿姨说:“我已经为你们做得够多了,以后我要为自己多打算,房子是我以后的养老钱,就算卖了,我也要自己留着去住条件好的养老院,那样,你们也不用为我操心了。”
说完,张阿姨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儿子家。
我觉得张阿姨的做法是正确的,本以为的“养儿防老”却变成了“养儿啃老”,明面上是“陪伴式孝顺”,实际上却是“陪伴式啃老”。
每一位父母都是一心一意为儿女着想,换来的却是这般的无奈和凄凉,所以还不如为自己早做打算,不然到老了真的会很难。
我们常说,人老了,一定要有三样东西:一是退休金;二是自己的房子;三是健康的身体,缺一不可。
所以,人老了还是要为自己尽早做打算的。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说老人养老就只能靠自己,如果子女的陪伴是出于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目的就是为了尽孝,那这样的陪伴当然是老人的福分。
但如果子女是带有一定目的性陪伴在老人身边,不但时常让老人感到沮丧和生气,还一直依赖老人的经济资助自己的生活,那这样的陪伴就不是在尽孝,而是在啃老,对老人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的那一天,希望所有的子女们都能善待年老的父母。
要知道,父母一生都在为我们付出,在他们老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用心陪在父母身边,让他们安享晚年,您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