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怎么了?中午不是刚因为随意哭闹爸爸和你谈过么?怎么又来劲了!”
“姐姐不给我……,可是我……。”夹杂着哽咽,两串眼泪劈里啪啦掉下来,我居然没听懂。
老妈过来解释,老二要玩老大(13岁的大女儿)的史莱姆玩具(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物体,摸起来黏糊糊的),老大执意不同意。
估计之前已经发生了一场恶战,按照老妈的教育习惯,估计已经对老大老二分别进行了一轮“威逼利诱”加“暴力制裁”。老大在卧室生闷气,老二则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以哭闹的方式施加压力,想让我们通过强制干预的手段达到心愿。
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解决矛盾的好办法。关键时刻拿出制胜法宝,我心想。
去卫生间浸湿的一条毛巾,抱起老二坐在沙发上,轻轻的擦拭掉脸上的泪痕。
“你很想玩姐姐的玩具,是不是?“
”姐姐不让你玩,你很伤心,是不是?“
老二点点头,但是悲痛仍未消减。
“首先,你先缓和一下你自己的情绪,比如刚才你在哭着告诉爸爸经过的时候,爸爸居然一句也没有听明白,你想想,带着这样的情绪说话,谁知道你到底想要干什么?你现在要做的是停止哭闹,和爸爸一起想一个解决的办法。“
似乎有点见效,老二平静了许多,但是仍然抽泣。
“那你知道姐姐为什么不给你玩她的玩具么?“
“不知道,还不是因为他小气。“
“爸爸可不这么认为,你之前破坏过几次姐姐的玩具了,姐姐能放心把玩具再借给你玩么?“
老二不说话了,撅起小嘴巴。
“你想要姐姐的玩具的时候是不是不是很客气,我们需要别人帮助或者有求于人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客客气气?选择用哭闹的方式得到别人的允许,是不是一个很愚蠢的做法?“
老二似乎认可了,低下了小脑袋。
“你看这样行不行?爸爸教你一个办法,你再去找姐姐试试。“
老二似乎找到了救星,小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
“你就和姐姐这么说:姐姐,刚才是我错了,请你原谅我。你的玩具能不能借我玩一会,我保证小心翼翼,不把它弄坏;实在不行,你让爸爸监督我。姐姐最疼朵拉(老二的小名)了。”
老二有点不好意思,“爸爸,你去给我说吧!我怕记不住,说不好!”
“这个不可以,需要你自己诚心诚意的和姐姐沟通,得到她的允许,不过爸爸会帮助你的。”
“还有就是不能带着哭腔去和姐姐说话,谁也不喜欢爱哭的孩子。”
老二同意了。
我仿佛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拉着老二去姐姐的卧室。
老二突然把手抽了回来,我以为他又退缩了,可是老二用手擦了擦眼睛,“爸爸,等会,我先把眼泪擦干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老二战战兢兢推开姐姐的门,这会姐姐还起气头上,“干嘛?”姐姐没好气的问道。
老二有点害怕有点害羞,转过头来看我,我递给她一个坚定的眼神,“没关系,告诉姐姐你想说的。“
“姐姐,刚才是我错了,你别生气。“一边说着一边凑到姐姐身边,用小手拉了一下姐姐的胳膊,近乎撒娇的摇了摇姐姐的胳膊。你别说,还挺有悟性的。
“姐姐最疼朵拉了,我想玩你的史莱姆,你放心,这次我一定不会把它弄坏的,爸爸可以监督。“
老大回头看着我,有点为难,可能是希望让我拒绝了。我给老大挤了挤眼睛,努努嘴。
“好吧,不过我要教你怎么玩。“
就这样老大老二愉快的完了十分钟,老大回卧室写作了,不过这次是心甘情愿的放心把玩具借给老二了。
大功告成!
在家庭教育中,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可能会选择非此即彼的教育方式——严厉和骄纵。我们可能会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年龄段和多子女的不同孩子身上游离于严厉和骄纵之间。或者我们认为老二在无理取闹,或者我们认为老大应该让着老二,甚至或者各打五十大板后,扬言告诉老二明天再给你买一个。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冲突,只能顾此失彼,甚者两边皆失。但是我们忘记了在专横控制面前,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是孩子们更需要的。
记得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对于有效管教提到4个标准:
1、是否和善和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归属感和价值?(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让我们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和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作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能力,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里健康成长。
少一份急躁,少一份耐心
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包容
少一份埋怨,多一份理解
少一份推诿,多一份责任
也让我们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更多亲子教育、两性关系、家庭生活原创文请关注公众号:豆豆与朵拉的Da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