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鑫老师的视觉笔记训练营上课从不感觉累,每天的小打卡、思考题都是我学习的动力与乐趣。很愿意沉浸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每一次阅读雨鑫老师分享的文章自己都会有很多感受。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其实很早就已经拜读过,初次阅读的时候只是觉得雨鑫老师的这种学习方法很好,但是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在参加了训练营后今天再次阅读,发现学习闭环的六步骤并不难,关键看自己的关注点在哪?
以前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的关注点往往是把授课教师PPT上所讲的内容都抄写下来,看着这样的笔记我很满足,因为字相当多,背后显示出我很认真,但除了这样一份满篇是字的笔记之外,我好像没有更多的收获了。人总要改变的,只有改变才能适应未来。我想未来需要的人才并不是像“复印机”一样的抄写者,未来需要的是勇于探索的人。
于是我想要寻找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法,过程中我遇见了思维导图,这种学习工具很实用,能够清晰的展示思维之间的关系与层次。运用思维导图通常都是在做课程总结的时候,很少在听课的过程中运用到,感觉思维导图用作听课笔记不是很方便。不过我不能否认思维导图的确帮助了我很多,在教学中我通常会用到它作为板书的梳理,以及备课时的课程框架。
在我熟练使用思维导图后,我开始在平时的授课中对学生渗透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从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情况可以看出孩子们很注重思维导图的美观,而忽略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导致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我上课时的引导出现问题。反复阅读自己的思维导图,我发现我的思维导图也不能完整的呈现出知识之间的关系,可以说看不出关键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我有一次陷入迷茫,不知如何改变?
偶然的机会让我遇见视觉笔记,我忽然发现这样的笔记能够呈现出清晰的逻辑关系,相比于思维导图,视觉笔记是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用可视化的语言,包括图形和文字,来记录大脑的思维过程并提炼知识点,更精准直观地表达观点,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提高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一种视觉化的思维工具。
雨鑫老师的文章中提到:视觉笔记是应用于学习与教学的,所以笔记中突出的不是图画有多美,而是课堂活动关键步骤、教师的点评以及学生的分享,并且找寻其内在关系。关注点在哪成绩就在哪,其实回想这一路的探索,我的关注点确实在不断改变,起初关注笔记的字数多少,再到后来关注思维导图绘制的美观性,到现在关注课程中思维关键点的联接。我始终相信在探索的路上有坚持,改变是必然的。
反思自己学习视觉笔记的这些日子,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我的思维呈现是分成板块的,每个板块内部有逻辑关系,但是每个板块之间缺少联接。
2、对于笔记的美观性还是放不下,希望绘制得更加精致,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雨鑫老师说学习的关键不在于笔记的好看与否,更在于自己能够应用了多少?
3、学习6步骤,笔记只是其中一步,在练习好视觉笔记的同时,自己更需要关注的是找寻关键词与关系;笔记过后自己的思考、分享和践行更重要。
每日一问:在绘制过程中,自己的疑问与困惑?
1、各个思维板块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必要建立?
2、视觉笔记的整体的结构布局是否有具体要求?
3、视觉笔记中能否融入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