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改革创新的关键是用人,而且是用对人。用对了人,改革就成功了一半。
为改革北大,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拔人才,聘请积学与热心的教员。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他不在乎政治立场,不在乎资历,也不在乎年龄,不拘一格用人才。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陈独秀,正在办《新青年》。《新青年》作为一个新思想阵地,在全国影响很大。
陈独秀的传统学术根底深厚,在文学方面很有造诣。蔡元培先生看中了陈独秀,希望把他请到北大来。陈独秀虽然在上海,但经常到北京来。
有一次,陈独秀到北京时,蔡元培打听到陈独秀的住处,之后几乎是天天拜访。有时去得早了,陈独秀还没有起床,他就嘱咐茶房不要叫醒他,自己拿个凳子坐在房门口一直等候陈独秀醒来。
陈独秀原本看不上名声糟糕的北大,不愿意接受这个邀请,但架不住蔡元培三番五次登门的诚意,还是被打动了。
仔细想想这个故事,蔡先生求贤若渴的诚心诚意,不正是“三顾茅庐”的现实演绎吗?蔡先生这种为北大、为国家、为民族而求才的广阔胸襟,不让人敬佩吗?这也不正是蔡先生倡导践行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宗旨的具体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