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下面这段话,会想到谁?
当你拆掉思维里的墙,才能发现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从而走在新精英生涯的路上,并且努力成为一个超级个体,最终实现自己的跃迁。
没错,这就是原新东方GRE名师、国内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老师。早在他职业生涯初期,就担任了新东方第一届教师培训师;四年之后,有感于国内职业生涯教育人才稀缺、资源匮乏,便创办了新精英职业生涯教育机构。期间出版《拆掉思维里的墙》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两本“人生开窍手册”,在得到App开设了《超级个体》专栏,提供成为高效能人士的技能与工具。
然而,从2016年初通过新精英旗下的橙子学院接触到古典老师及其相关课程后,仅过半年便对他的课程不再感兴趣。我也未订阅得到上的《超级个体》。究其原因,觉得讲授的技能与工具虽然形象生动,但运用起来难以落地。之前我还将古典和另一位职业生涯规划师易仁永澄进行了一番比较。
人物 | 新精英生涯·古典 | 幸福进化俱乐部·易仁永澄 |
---|---|---|
个人风格 | 生动有趣,略带浮夸 | 严谨深入,相对烧脑 |
教学内容 | 课程涉及竞争力、领导力、自我效能、人生设计、底层逻辑,但讲解不够深入 | 定位于职场青年目标管理、自我管理、财富运作,从底层原理上帮助学员理解 |
影响范围 | “超级个体”现有57950名订阅用户 | “幸福进化俱乐部”各个群加一起不超过2000名用户 |
导师收入 | “超级个体”1千1百万销售额,《拆墙》、《可能》、《跃迁》三本书一年有百万收入,咨询课程每年约六十万 | “做自己的CEO”和“向组织揩油”两门课程共有近3百万销售额,咨询及其他课程约再有五十万 |
学员反馈 | 容易上手,但难以保持习惯 | 从开始就比较难,必须要紧跟不舍,但用户粘性强 |
但是,当我从永澄老师8月3号的日更里看到他对古典新书《跃迁》给予的极高评价,同样是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成长领域的领军人物,这难道只是导师之间的相互推荐和相互背书吗?该书是否如永澄所说,告诉古代认知处在天圆地方的人类,地球其实是圆的;向中世纪的罗马教廷宣布,地球根本不是宇宙中心;进而在20世纪观察到了银河系与外太空?
带着以上问题,我开始了《跃迁》这本书的检视阅读。
一、在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的安排都是准时的
三个多月前,网上有首很红的英文诗,题目叫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纽约比加州早3小时,抄录如下: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
Someone graduated at the age of 22,
but waited 5 years before securing a good job!
Someone became a CEO at 25,
and died at 55.
While another became a CEO at 50,
and lived to 85 years.
Someone is still single,
while someone else got married.
Obama retires at 55,
but Trump starts at 70.
Absolutely everyone in this world works based on their Time Zone.
People around you might seem to go ahead of you,
some might seem to be behind you.
But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 TIME.
Don’t envy them or mock them.
They are in their TIME ZONE, and you are in yours!
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So, RELAX
You’re not LATE.
You’re not EARLY.
You are very much ON TIME, and in your TIME ZONE.
全诗告诉这些不断奋斗的人,其实我们不早不晚,正当其时。可转念一想,不对啊。早先有太祖的谆谆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近期见首富王健林从凌晨4:00开始,每天周而复始、十六个小时的工作日程表;还有各种公众号文章都在传播"比你有天赋的人还比你努力"这类打鸡血的文章。明明已然时不我待,又怎么说是恰逢其时了呢?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跃迁》第一篇推荐序里给出了答案:第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先慢下来。而是要在最关键的地方慢下来,把战略布局、人生设计、工作发展都想清楚,再下手去做。回想于14年底比较系统地接触时间管理时,当时我喜欢把一天工作按照每半个小时来细致地安排,看似充分利用时间,实则未抓住重点。
而且,俞敏洪也指出,仅凭借个人努力,在这个时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先理解时代的趋势,看到每一个企业、公司独特的系统。找到系统的杠杆支点,个人的力量才会被放大。古典在书中就指导大家找到趋势,看透系统,运用支点。
既然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就更要谨慎地投资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不要随随便便地说“Just Do it!”,显然以一种投资的心态来看,“Do it right”是投资人更想看到的。
二、你不是为了当鸟类学家,你要当一只飞得更好的鸟
物理学家、科普作家万维钢也给古典写了篇推荐序。他指出,既然没有哪只鸟是接受了鸟类学家的飞行指导后,才学会了飞行,那我们在读古典这本书时,也不必照搬书中的理论和方法。从模仿开始,最终要创造,这就是高手之道。
可以说古典的这本书非常功利,从封面上的副标题“成为高手的技术”就能看出来。显然这不是一本像“《将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你的努力,终将无可替代》”等这种散发着浓浓鸡汤味,但实际上只不过撒满鸡精的文字;也不是只谈个人经验和奋斗经历,不讨论底层规律和方法论的个人传记。这是一本讲做事业的方法的书。
当初我对古典老师的评价中,认为其讲解不够深入。但此时才觉察到,古典擅长从战略上抓手,在全局上着眼,面向的对象是有着长远目标的职场青年。在不确定的时代确定地成长,最终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三、很开心能和你在一起,快乐地聊下去
我二哥二嫂多年前在北京定居,他们小女儿就读于清华附中附属实验学校,今年开学就高三了。别看学校名称和清华附属中学就差两个字,可我侄女儿所在班级,并不是招收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都是以绘画、艺术、体育、科技见长的。当然,原因也包括他们不用参加国内的高考,早从上中学开始,就由至少是中产阶级的父母制定好了去海外求学的路线。
那么,就算他们不用千军万马般地过独木桥,求学归来,还是要和众多在国内读书就业的中国人一样同场竞技的,他们未来凭借什么胜出呢?从一篇在朋友圈频繁转发的“北京的无奈:海淀拼娃是怎么拼的”可以让人有所启发:
语文由北大的老师上课,读的是《大学》和《春秋》,但很多内容讲的其实是历史,而且是把中国历史发生的事情与外国历史横向对比,带有文化和哲学的启蒙。
英语是新东方的名师上课,孩子从自然拼读开始,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讲英语故事。
数学是国内“985”名校的毕业生授课,小学低年级的奥数足以让文科生缴枪,但孩子学会了就能体会到乐趣。
也许将这些海淀娃们与传统内地娃PK,在各学科起点阶段,无论基础理论,还是做题实战,可能不是内地这些刻苦勤奋的孩子的对手。可是,五年之前、十年之后,参加工作之后呢?内地娃们可以做到按照要求完成任务,海淀娃们则是我可以要求世界以符合我的方式教学。前者会成为最优秀的员工,后者呢,极有可能是真正的领导者。这就应了这句话,你奋斗的终点只不过是人家的起点。
有感于此,古典非常希望运用他在新东方担任培训师期间,开发出的教师之轮工具,将高手崛起的底层规律和时代趋势都发掘出来,如同当年大卫·霍克尼偶然发现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在绘画时也用暗箱。古典希望和那些非常勤奋的年轻人聊完这些规律和趋势,让他们少走弯路、理解规律、引入资源,完成跨越式成长。
四、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
全书正文有五个部分,分别是:
01 高手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02 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03 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04 破局思维——升维思考,解决复杂问题
05 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
第1章谈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以及个人成长的方式,为跃迁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2章从高手们如何“做少得多”,说了个人战略制定的Why-How-What-So What。
第3章谈了个人的学习方法,可谓“见自己”,照见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照见自己的心性和软弱。
第4章谈了用系统思维解决复杂问题,从而“见世界”。
第5章由外而内,提供了成为高手的内在心性的修炼方法。
另外,全书都在谈“见众生”。
最后要说,没有哪个高手是一朝一夕就修炼而成的。可是,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加速器和作弊器,它可以帮助大家取势、明道、优术,进而加速成长,实现跃迁。我相信古典大神非凡的魔力。因为,他自己就是跃迁的最好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