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打开季羡林先生写的《我爱天下一切狗》,感慨于先生对于世态的通达,对于人生的悲悯。
责任与忠诚
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来不屑于向别人隐藏自己的情感。书籍取名为《我爱天下一切狗》,源自于在盛年时母亲去世,然后回家奔丧,那只失去了女主人却不肯离去的那条狗。“黄昏时分,我形单影只从村内走回家来,屋子里摆着母亲的棺材,门口卧着这一只失去了主人的狗,泪眼汪汪地望着我这个失去了慈母的孩子,有气无力地摇摆着尾巴,嗅我的脚。茫茫宇宙,好像只剩下这只狗和我。”一个失去了母亲痛彻心扉的人和一个失去了主人毫无生气的狗相遇,同病相怜,却无法去解救它,一只老狗在心中埋藏了65年,那个为自己的主人忠诚坚守的模样一直印刻在先生的心底。
“母亲的丧事处理完,又是我离开故乡的时候了。临离开那一座破房子时,我一眼就看到那一条老狗仍然忠诚地趴在篱笆门口,见了我,它似乎预感到我要离开了,它站了起来,走到我跟前,在我腿上擦来擦去,对着我尾巴直摇。我一下子泪流满面。我知道这是我们的永别,我俯下身,抱住了它的头,亲了一口。我很想把它抱回济南但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我只好一步三回首地离开了那里,眼泪向肚子里流。”
(《一条老狗》p164)
“我本来应该同这狗相依为命,互相安慰。但是,我必须离开故乡,我又无法把它带走。离别时,我流着泪仅仅搂住了它,我遗弃了它,真正受到良心的谴责。几十年来,我经常想到这一只狗,知道几天,我一想到它,还会不自主地流下眼泪。我相信我离开家后,它也决不会离开我们的门口。它的结局我兼职不忍想下去了。母亲有灵,会从这一只狗身上得到我这个儿子无法给她的慰藉吧。从此,我爱天下一切狗。”(《加德满都的狗》p166)
忠诚二字也一直镶嵌着先生的一生。尽管学识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他与结发之妻德华相守了一生,责任、忠诚与敬爱贯穿着始终。每个人都向往着轰轰烈烈的爱情,留德十年,他也有过对于爱情的渴望,但是以一个为着女子着想的负责任的态度,他选择了回到祖国。选择了他的贤妻,选择了让心爱的德国姑娘把爱留给更值得她托付的人。
在他遭遇到失意时,也是贤妻、婶娘和一双儿女给他慰藉,让他能够感受到人间温暖,能够有力量去对抗一切的不公。
悲悯与韧性
先生笔下的王妈(《夜来香花开的时候》)、老妇人(《母与子》)、老人(《老人》)、老乞丐(《两个乞丐》)无一不是身处社会最底层,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饱经了人事的沧桑,却依然恋着生的人群。
王妈的“儿子常生病,又聋。虽然每天拼命挑水,在有点近于接受别人恩惠的情形下接了别人的钱,却连肚皮也填不饱。这使他只有更拼命;然而结果,在已经有了的病以外,又添了其他可能的新病。儿媳妇也学上了许多新的譬如喝酒抽烟之类的毛病。她丈夫自然不能满足她;凭了自己的机警,公然在她丈夫面前同别人调情,而且又进一步姘居起来了。这老人早起晚睡侍候别人颜色挣来的钱,以前是被严谨地锁在一个箱子里的,现在也慢慢地流出来,换成面包,填充她儿子的肚皮了。她为儿子的病焦灼,又生媳妇的气;却没办法。这有一颗简单的心的老人只好叹息了。”写到后面“生命的火还爱她心里燃烧着,她不想死的。”
对前去打仗的儿子充满了希望的老妇人,那一次次遭受凌辱无处藏身,最后在坟地里安居一隅的老人,还有每天都要接受我的“馈赠”的老乞丐。这些人在别人的一般人的眼里他们有的就是心酸,似乎并没有活着的价值,但是于他们自身而言,却并不想死,一次次充满了生之光。
“平凡的日子就这样在不平凡中消磨下去”“在那微笑下面隐藏着一颗怎样为生活磨透的悲苦的心”“在他过去的生命里恐怕有一个很不短的期间,都在忍受着孤独的啮噬”(p54)“一个长长的秋天就在病中度过去,……除了哼哼和吐痰以外,他不再做别的事,只好在一种近于行乞的情况下把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近来自己的身体出处都显出弱像,叹了几口气之后,结尾却说到自己还希望能壮壮实实地活几年。”
每每看到这里,不禁想起杨绛笔下的老王。他们那一代人,吃过了太多生活的苦,她们笔下的下层人物虽然极端贫穷,内心里面却是温热的。那个瞎了眼还种扁豆来送给他们的老乞丐与那个自己忍住饥恶也要把制钱递到乞丐手里从而算是了却心事的“我”遥相呼应。那个我一回家就要孤伶地蹒跚着脚步找我絮叨的老人、老妇人与那个耐心倾听的“我”撒善意的谎言的“我”遥相呼应。
先生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对于人性当中坚韧的生命力的刻画,给予人巨大的精神力量。活着不需要理由,不是因为谁需要你,而是你就该活着。
今天的社会,物质丰裕,但是不少人却迷茫不知所措。许多年轻人逐渐走向不要孩子不要家的境地,心中有家国,人生才有目标与方向。
先生在《长寿之道》里总结了“三不主义”和“用脑长寿”。所谓三不主义,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对什么事情都不嘀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则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努力克服之,决不视芝麻绿豆大的窘境如苏迷庐山般大,也决不毫无原则随遇而安,决不玩世不恭。”“一个人绝不能让自己的脑袋投闲置散,要经常让脑筋活动。……只要脑筋的活动不停止,新生细胞比死亡细胞数目还要多。……勤于动脑筋则能经常保持脑中血液的流通状态,而且能通过脑筋协调控制全身的功能。”
悲欢皆是生活。人生当中通达、透彻,遇事不埋怨、不计较,踏踏实实地奔走在现实生活里,顺便看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这不失为一种美妙的人生。
2022年8月9日23:51:42于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