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Empathy):
共情是自体心理学治疗过程中的核心,它不仅是理解来访者体验的主要途径,也是建立治疗关系的基础。
通过共情,咨询师能够深入理解来访者的感受和需求,为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和接纳的环境。
自体客体(Selfobject):
自体客体是指那些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到支持和增强自体感的人或事物。
在咨询中,咨询师需要为来访者提供自体客体功能,帮助他们完成早年未完成的心理发展过程。
自体客体移情(Selfobject Transferences):
来访者可能会将咨询师视为满足自体需要的对象,这种移情关系为咨询师提供了洞察来访者内心世界的窗口。
通过处理自体客体移情,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修复受损的自体结构,增强自尊和自我连续感。
镜映(Mirroring):
镜映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积极反应和确认,这有助于来访者发展和维持自尊和自我肯定的抱负。
理想化(Idealization):
来访者可能会将咨询师视为理想化的对象,通过这种理想化,来访者可以获得力量和指导,促进自我成长。
另我/孪生移情(Alter Ego/Twinship):
来访者寻求与咨询师建立平等且相互认同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来访者体验到被理解和共鸣。
恰到好处的挫折(Optimal Frustration):
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需要提供“恰到好处的挫折”,以促进来访者自体的成熟和自我功能的增强。
转变内化(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
通过治疗,来访者能够将外部的自体客体经验内化为自我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增强自我功能。
去客体化(Deobjectification):
咨询师不再将来访者视为客体,而是认识到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必须为来访者提供自体客体功能。
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
自体心理学强调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这种关系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核心要点,自体心理学在咨询中的应用旨在帮助来访者修复受损的自体结构,增强自我功能,以及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