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刻板印象来自青春期子女对父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对前辈,甚至来自中年人自己。皮肤松弛,皱纹横生,头发灰白,身体发福,女性面临着绝经和更年期。
如果中年是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阶段,为什么人们没有在四十岁时就死去?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史里,我们把时钟调到200万年前,气候变迁使得非洲草原的面积扩张,人们必须在广袤的区域里寻找食物。而人类取得食物的能力在45岁达到巅峰,45岁时,狩猎采集者的体力逐渐变差,骨质量和灵活度也开始下降,但是他们拥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所以还是胜过年轻的同伴。在那个时代,中年人为社群取得资源的能力一向最强。提供食物给后代的行为,对人类社会有着惊人的影响。
当然,养育一个正常成长的人类儿童,需要的当然不止是食物,他们还需要信息。除了刻在基因中的信息之外,年轻个体获取重要信息的另一种形式是——跟长辈学习。这些信息包含知识、技术、价值观、人生态度和目标,这些信息的集合体可以称之为文化,文化在人类繁衍过程中代代相传。
中年是进化史的产物,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必经之路。到此为止,我们得到的结论值得任何一个中年人沾沾自喜。
中年是一种现象,其特征是你不断变化的大脑、不断变化的身体和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之间持续的交互作用。
中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大脑变得更加重要了。随着身体和生育特性的衰退,正是大脑推动我们迎向光明而富有成效的未来。事实上,中年时期,许多人认为他们的大脑是自身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他们所能提供的最好的东西。
纵观人类历史,年轻人一直擅长创新和文化变革,中年人则擅长分析、计划、组织和文化延续。这种思考方式的专门化,并不是社会强加的结果。我们的大脑在不同生命阶段会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思考方式的专门化是脑部变化不可避免的结果。年轻时,你不得不有一颗年轻的大脑,就像你同样无法阻止你的大脑进入中年。在整个成年生活中,人类大脑的持续发育是无法选择的——它是不可磨灭地印在你基因里的概念。正因如此,直到今天,在人类的两大年龄群体之间,仍然存在一种永无止境的权威之争——年轻人试图改变现状,而中年人则努力延续过去最有效地做法。
中年人要参与这种战争,就得跟上更年轻、更聪明、反应更快的人,时常还得领先他们。事实上,中年人不是靠经验胜过年轻人,而是靠我们可以称之为洞察力的特质。更自信一点说,我们靠的是智慧。
另外,人类在中年时期达到了思想和情绪之间的美妙平衡,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创造出自然稳定的人格。中年大脑处理压力的效率远远超过其他的人生阶段。事实上,中年代表着心理发展到极致的时期。中年人并不是站在一个心理韧性逐渐强化的缓坡中间,而是站在一座韧性之山的顶峰。
这样看来,人到中年,是否只剩下沾沾自喜了?
当然不是。
首先,以上种种引以为傲的中年特质,都是 “上进的” 或者是 “正常的” 中年人拥有的美好品质。相信大家都见过40岁之前就 “死去” 的中年人,他们放弃进步、顽固守旧,从头到脚散发出不合时宜的陈腐气息而不自知,让人望而却步。
其次,就算中年再美好,也始终难以逃离 "生命时钟" 的追赶。巅峰过后,一定是下坡路。所以,努力养生、积极锻炼、尽量保持一副好皮囊,毕竟,谁也不愿透过你糟糕的外表来探究你丰盈的灵魂。
最后,最近100年的加速发展,其猛烈程度,远远超过过去200万年的缓慢演化。前文提到的令中年人在年轻人面前屹立不倒的信息与文化优势,可能已经荡然无存。我想,当代的中年人仍然可以提供给年轻人的,是稳定的情绪和深邃的思想。毕竟,只有稳定的情绪才是年轻人强大的心理支柱,只有深邃的思想才能抵御人生必然要面对的无尽的痛苦。
我很庆幸,我的人生中,有一位永远值得我信任与深爱的人,她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母亲,我的长姐,我最真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