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福建省闽侯县鸿尾超墘小学校长,一位扎根乡村教育三十二年的特级教师。
鸿尾超墘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距离县城二十多公里,属于山区学校。我校现有学生630人,教师33人。学校外来工子女、留守孩子比较多。山区学校留不住优秀的教师, 他们认为乡村学校资源短缺,校园文化匮乏,学校办学质量不高。面对乡村教育困境,2017年一上任我就快速调整自己,融入工作岗位,不断寻找破解乡村学校困境之道。
要想提振乡村学校的精气神,我想得先从学校的体艺项目入手。今天我重点汇报我们学校艺术项目的实施情况,开展1+N的课程。
1: 葫芦丝教学
一、乡村美育困境
乡村学校,美育教育存在诸多空白,特别是美育课程匮乏虚设,美育师资短缺,美育资源缺乏等。
二、推进美育策略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经过多方调研,发现葫芦丝音色柔美、简单易学,便于携带,价格也便宜,适合乡村儿童学习,同时又能展现我们鸿尾“竹编之乡”的乡土文化,于是就确定把“葫芦丝”引进校园,探索一条适合乡村学校发展的美育新路径。
1.建设美育课程。学校基于学情开展课程建设,提出“人人是美育教师”口号,给每个教师发一把葫芦丝,聘请葫芦丝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解决了乡村学校美育师资短缺的问题。
我校还编写葫芦丝校本课程《超娃吹葫芦丝》,便于学生学习。利用每周的社团活动时间,每天的大课间、午晚托时间,对学生进行葫芦丝教学。
2.建立常态机制。学校建立“三个一”(每天一练,每周一展,每年一赛)常态展演机制,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每天一练。每天利用大课间活动,学校安排全校性的葫芦丝吹奏训练。
每周一展。每周一早上升旗仪式后,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周才艺秀展示评比。
每年一赛。学校每年在校内开展葫芦丝吹奏比赛,同时编排葫芦丝节目,参加学区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并评选“艺术之星”进行表彰。
线上展示。在疫情或寒暑假期间,学校利用福建中小学智慧平台开展线上展示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自拍演奏视频,上传人人通空间活动广场。学校通过智慧平台统计的数据进行“艺术之星”评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美育成果展示
走进校园,你会听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悦耳的丝竹之声。有班级在做葫芦丝吹奏快闪表演,有孩子在与其他同学一起互帮互学。
2023年6月1日,我们学区艺术节在超墘村部大礼堂举行,全体师生六百多人参加葫芦丝演奏,台上台下人人齐奏葫芦丝,丝乐绕梁,场面震撼,博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福建省基础教育网对我们学校这场活动做了报道。我撰写的相关美育文章也发表在2023年6月cn刊物《今日教育》上。
是葫芦丝,让乡村儿童更加自信大方,是葫芦丝,奏响了乡村儿童美好的未来。
N:其他体艺活动
学校以葫芦丝美育项目为突破口,撬动乡村学校丰富的校园文化开展。除了吹奏葫芦丝之外,学校又开展了全校的花样跳绳、武术操、健身操等体育项目,以及学魔方、非洲鼓、沙画、剪纸、篮球、少儿编程、竹编编织等十几项社团活动,丰富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
办学成果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从外到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所村小成为当地老百姓最满意的学校。
学校也开启了很多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第一次举办全县教学开放日,第一次举办全县城乡教育均衡一体化推进会,百位乡村校长到校来参观学习。第一次接待外省教育考察团。第一次做省级课题。第一次获评省级平安校园;第一次获评省级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等。刚刚获评第五批省级劳动特色项目学校。
而我个人,也跟着学校一起成长,2022年,我幸运地获评福建省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昨天,县级融媒体对我个人事迹进行了报道。
我已扎根乡村学校三十二年,也有很多调去县城工作的机会。但我始终记得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国家把整个学校交给你,你就要用整个的心来做整个的校长。”学校的变化,我的成长,老师们也都看在眼里,很多老师在我的影响下,愿意扎根在乡村,不想再考调城区学校,甚至有不少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我们学校学习。
继续努力
虽然学校取得了一点的成绩,但与创办乡村优质学校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乡村的教育任重道远。我将为创办乡村优质教育继续努力,让乡村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未来,我希望能为乡村学校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助力乡村学校更好的发展。感恩遇见马云乡村教师成长计划。请各位老师多提指导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