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是国际家庭日,当晚约了几个家庭吃饭,酒酣耳热之际,有人提出以“家庭”为主题讲一下自己的过往,大家都附和。其中有讲父子关系的,有讲兄弟姐妹感情的……最后轮到我了,我从三十多年前的求学时讲起:
缘份这东西啊,或许是冥冥中注定的,想跑掉都难。
读书时,在初中阶段,我一直顺风顺水,几乎每个学期都名列年级的前茅,连连获得学校级的、县级的“三好学生”称号。上大学是我的志向。于是,在中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填了“高中”。哪承想,老爸背着我,把我的志愿改成了中专。的确,那时的中专是牛大发的,录取分数高于重点高中,包分配并且带干部指标。那时候,初中能考上中专的,是很多人的梦想。
后来,我以全校应届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得了中专。也算应了邻居六爷预测(他懂五行阴阳)说的“我是饱虎坐中堂”(吃公家饭)。
可是毕业后工作第二年,老爸的病又犯了。申请办理住院事宜时,按属地原则,就留在镇上的卫生院就医。我工作的县城(后改地级市)离镇卫生院只十里地,于是我每天晚上就骑单车回卫生院陪床,第二天早上再出去上班。当时老妈也来照顾爸爸,卫生院的留医部其实就是几间平房,几乎就只有我们住着。妈妈胆小,有我在,也多个声息。
然而乡下的夜太长太安静了,难以打发。曾记得有个欧姓女同学在镇上小学当老师,于是就去找她借书。
去找她的时候,她上课了。恰好遇见她的舍友回来,见到她舍友,我不禁脱口而出:“你不是小梁老师么”?对方很有礼貌地点点头。我说明来意,就在她们的简易书架上选了几本书。
我为什么对小梁老师有印象?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那是正月的某一天,我骑单车从县城回家经过小镇,遇上几个校友,停车互相致意时,学姐向我介绍过小梁老师,她是低我一届的校友。当时她一手扶着单车把手,立于斜坡边上,学生装的头发上别着发卡,在夕阳的映衬下,我见到了她小巧笔挺的鼻子和最美的酒窝……“谁念西风独自凉,沉思往事立残阳”,哈!这意境就定格在那个黄昏里了。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追她!
卫生院离她们学校不远,一来二去,竟和小梁老师走近了很多。并且经女同学介绍,知道了她爸爸竟然是电影公司的梁师傅。不禁暗自叫苦一一因为自从小时候,都是看他爸放的电影过来的。梁师傅严肃笔挺的鼻子下,蓄着浓浓的胡子。也曾为看电影而翻围墙逃票,被他逮住过……
于是我就开始与小梁互通信件。爱情的种子,就在五月里悄悄的萌了芽。
女同学是爸妈的学生,她们也去看望了我爸。那时老妈对我爸说,只要他喜欢,就不要干涉哈,这孩子眼界独着呢。
感谢遇见,在那些愁云蔽日看护日子里,还可以有一个慰藉,陪我一起走。
然而,老爸还是在当年的六一前夕,永远地离开了。
说到这,我有点哽咽了,点上一支烟,继续说:
都说入土为安。立碑时,我自做主张把“梁”姓刻在碑上。那时虽然和小梁交往了,但远没到谈婚论嫁的地步。就这事,小梁一直不敢告诉她家里,也嗔怪我的草率。我想,老爸几个儿子,如果碑上都没一个儿媳,也显得太寒碜了。最主要的,我发现彼此心灵是相通的。
那时,我大哥读大学,小弟读高中。我工作了,能为妈妈分担些重担了。这样看来,老爸当时让我考中专,对家庭来说,应该是最正确选择。
后来,你们也知道,小梁成为了我的爱人,成为了我冥冥中生命举足轻重的一部份……
讲完,我举起酒杯,和大伙碰了个大的,环视时,大家的眼晴都润润的,不知是火锅还是烟熏的。我扯了张纸巾悄悄地给了身边的小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