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写到今天,有时还是比较有点压力,偶尔也会觉得是一个负担。确实,知道的没有想像的那么多;有时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但又不能马马虎虎凑个数,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行为。
哲学的灵魂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写日更的同时,也会促进对三问的一些思考。
日更即输出,没有输入,就不可能有输出。所以,要写好日更,就得有更好的输入。那什么是好的输入呢?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之间的距离就是人生的旅程。这段旅程会弯曲,就像世上的路、世上的河一样,有时弯曲也是一种美丽,一种获得。
但弯曲,不应是杂乱无序;这段充满挫折、艰苦又幸福、价值的旅程,背后有如上帝之手在指引一样,一定有条主线在牵引着,偏离了主线,会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显得更加模糊、甚至迷茫。
我是谁,从哪里来,我们应感恩赋予生命的父母,虽说传承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百事孝为先。
有一次在爬山,突然闻到一股泥土的芬芳,很舒服,很难找到这种感觉。其实,人最后的归宿就是泥土。
有意义的人生的旅程,不在于长或短,不在于物质获取的多与少,而在于是不是一段价值创造和输出的旅程;而最底层,也是最有意义的价值就在于格物。格物有多种解释,它为儒家八目之首,暂且肤浅理解为:穷究事物的原理。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对于普通百姓的我们,似乎有点遥远;但日常工作生活中,做一事,成一事,并不断探索背后的原理,还是很有可能性的。
如果缺乏经历,或者虽有经历,但无主线,就难以格物。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反思、自省,举一反三,去寻找做事、成事,实现价值输出的方法论。
回到现实中,我们需要在经营改善的这段旅程中,不断探索如何塑造组织能力,激发组织能量,围绕指标改善,整合资源,落地流程、项目、IT的方法论。
在后续的历程中,我们坚信,会不断的夯实、完善和沉淀这套方法论,让它更简单、更通俗,也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