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作为雍正的老师,官至从一品的顾八代,竟然穷困潦倒至死后,由雍正皇帝出钱为其下葬。
顾八代出生于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历史学家认为,顾八代是雍正所有老师之中,对雍正影响最大,也是师生感情处得最铁的那个人。
以至于顾八代死了以后,当时并不是雍正皇帝,而是皇四子胤祯的时候,就对顾八代慷慨有加了。
能够成为陪伴康熙皇帝读书的侍读学士,继而,又被康熙皇帝选中,为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担任老师,如果人品和学问没有绝对的过人之处,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这在雍正实录卷四十有明确记载:“其品学优长,足为模范,特命为朕兄弟之师。”
一件事就足以证明顾八代的优秀。
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皇帝考核旗人官员,顾八代在所有参加考核的人里里脱颖而出,名列第一,随即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时隔9年,也就在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顾八代奉诏入宫,值守尚书房(道光年间改为上书房),教皇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皇帝)读书。
他的才学和人品,对雍正的影响极大。不仅要对皇子进行思想和知识的启蒙,还要传授治国安天下的道理,更加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品行和良好习惯,时时处处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幼的雍正。
也正是由于顾八代在培养皇帝接班人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其本人的极好的人品,使他后来升至礼部侍郎,5年后扶正,当上了礼部尚书。
正是有了“品行端方,学术醇正,堪称人伦师表。”这么一位老师的悉心教诲,才培育出了一位勤政务实的雍正皇帝。
如果说顾八代这个人,为“康雍乾”盛世做出过突出贡献,毫无为过。
顾八代与雍正皇帝师生二人的感情好,但亲密到什么程度呢?
可以这么说,二人亲密的师生感情,比冷漠无情、争权夺势的皇宫里的父子、兄弟之间情份都深厚了许多。
顾八代死后,当时还是皇四子的胤祯很想在皇上面前为顾八代陈情,肯求皇上为老师加恩赐恤。
但因当时康熙皇帝身体状况不佳,所以,一直没敢出口。
但他本人却为恩师的后事,倾尽全力亲力亲为。不仅安排专人负责全力操办顾八代的葬礼,而且自己还亲临葬礼现场,祭奠恩师。
登基之后的雍正,下诏恢复了顾八代所有的荣誉和头衔,并且还赐加了太傅衔,谥号“文端”。
也就是这位“品行端方,学术醇正,堪称人伦师表”的顾八代,到死都没有弄明白,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在1696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五年,随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胜利搬师回朝的不久,就被康熙罢免了他的礼部尚书的职务。
其实,据雍正实录卷四十里留有记载,关于顾八代被罢职的理由是:“嗣以公事诖误罢职”。但具体贻误的是哪件重要的事情?并没有留下任何具体的佐证材料。
后来有分析人士认为顾八代被罢职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条。
一是说顾八代得罪了当时的大学士索额图;二是据说是康熙皇帝怕顾八代那一身过重的江湖义气,影响到自己皇子们。所以康熙皇帝便找一个“为人不顾体面,不宜留任部院”不痛不痒的理由,免去了顾八代的官职。
愚认为,第二个理由比较靠谱。
因为在康熙起居注卷第四册有记载:“今观其人甚属虚诞,不顾体面。
先为侍读学士时曾以浮躁考察降级。此等人不宜留任部院,着革去尚书,以伊世职随旗行走。”
用一生清贫、两袖清风来形容顾八代恰如其分。
历史上做为帝师,官至礼部尚书,主管过全国的教育,外交、文化的从一品,竟然穷困潦倒到自己的丧事,都得由雍正皇帝出钱来办,恐怕只有顾八代一个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