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项目类型,主要分为三类:1)基础设施类;2)应用类;3)交易所
不同类型的去区块链项目的价值评判标准不同,需一一分析。
基础设施类包括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意味着符合标准的项目都可以在链上运行,那么在链上的项目开发的项目数,运行的稳定性就可以用来判断项目的成熟度和价值。眼下知名的公链当初以太坊,很多区块链项目是基于以太坊开发的,但是以太坊的拥堵情况影响了它“不可限量”的价值,号称具有100万次并行处理速度的EOS,潜力巨大,其项目愿景远大,但具体价值取决于eos后续的开发情况,运行表现,在它基础上开发的项目量,以及开发的项目的质量。
应用类项目主要看是否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生活中的“痛点”,且成功落地,因此它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适用性和用户量。落地应用,如ripple类似银行的b2b, 如steemit类似去中心的weibo/weixin, 其被大众的接受度和使用度,决定了其影响力和价值。能解决“生活痛点”但未落地的应用, 如UIP (文娱版权类),公信宝(防伪追溯类),主要看项目落地的情况,以及落地后使用的普及度(人数/频率/范围)。
交易所应该属于应用类的一种,是比较容易实现的金融类应用,如bts,bnb, dew,big 等。评判交易所的成熟度和价值很直观,用户量是重要标准,而用户数量是取决于交易所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易用性,以及营销口碑。
总结一下,对于已落地的区块链项目,主要以它的实用性,适用性,用户量判断它的价值,对未落地的区块链项目,主要以它的开发愿景,开发进度(技术团队实力),背后所靠的资源,以及社群的活跃度来预判的价值,但真实的价值依旧需要到落地之后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