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真正缺乏的正是先人后己的无我心;缺乏的是先舍后得的慈悲心;缺乏的是珍爱大地万物的惜福心;缺乏的是当下就行、就做的实践行动。”
这是今天下午在简书微信群里的书友分享的文字。当时我随性的打了一段话,细细想了想又取消了发送。因为觉得这似乎并不是几句单句可以表达完全的意思。现代人玻璃心的多,在群里直接发,似乎有针尖对上麦芒的可能。事情虽然看着很小,却也可能会让不小心被扎着的人觉得有点疼。所以就偷偷溜回简书,乱写一通。这样既不用在心里太憋着,也不会直接伤到了别人,两全其美。深以为自己是个聪明的人。
那段文字,若只一般的用眼睛去看,似乎很真理,你万万扣不出半分错来,整段话的意境也是满满的正能量。可是我看了以后,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因为我自以为自己不是个坏人,坏毛病也不多,但是上面四条我看了,想了,就觉得恐怕尽我一世的努力都做不到。因此这种话看完了也就算了。若再努力一点,也许会把它背下来,然后再复制给另外人听,虽然起到了传播的作用,然而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给人,那人听着,也许一笑而过,也许根本就没有听……
小时候总是学一些大道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现在我更相信: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毕竟我们生活的全部都是由无数多的小细节小事情拼合在一起的,满脑子灌些空乏无力的大道理,其实并不能够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喜欢和充实。比如我自己,若是从小就有人从细处教导我:公众场合聊私事说话要轻声,与人相处交流要脸上常带笑,那么现在的我也不会因为一点就着的爆脾气和一张扑克脸而不招人待见了。
细节决定成败。我私心觉得对人说教最好从小处着眼,做细求精。比如从小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学习用品的收纳能力,培养与人分享的相处模式,具体到生活的每一个细处,跟着学的人,才可以有样学样,慢慢成长,最重要的是养成一生学习的习惯,然后成为自己喜欢的的样子。
现在很多文字都以速成,暴富的神话来博人眼球,在一些原本就在成长过程中的人的心里播下急功近利的种子,信以为真的学习者往往因此而选择了错误的方法去面对生活。得到失败的结果后,转而产生对其它人的嫉妒心,怨恨心甚至厌世心。这是多么叫人心痛的感觉。
我特别喜欢看一些人,他们一辈子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学习,用各种努力去优化实践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后完成自己心里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只是每天为家人用心做饭而已,做到极致,也会成就世间最幸福的滋味……
而最后,恰恰是这样的人,他们或许能够有了先人后己的无我心;能够怀着先舍后得的慈悲心;能够有珍爱大地万物的惜福心;而且实践了天天当下就行、就做的行动。
生活中的确有大道理,只是生活的每一天都是被小事情填满了,学会好好的去做每一件小事情,并且也能享受每一次努力做好的过程,这每一天的日子也就完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