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气质,豪侠仗义
雄安之地的人文气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诚信尚义、威武不屈、豪侠正义的传统美德。
蒙古汗国进军雄安之地,容城 “燕山五丈夫”,不与蒙古合作,隐居易水林尖山,浩然正气,千古传诵。
容城鸿儒刘因,是“元初三大儒”之一,北学大师。在宋代理学基础上,整合史学,加上诗词歌赋等文学修养,教书育人,成绩斐然。个人志趣、品格、操守、风节完美结合,是名重朝野的著名学者。
明代容城名人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名联,彰显了中华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在北京西城接待寺街智达胡同、保定市区金线胡同、皇华馆街,还有容城县都有杨公祠。
明熹宗时,容城鸿儒孙奇逢出资救助忠良的家属。其豪侠正义之壮举,深为世人推崇。
抗日战争中,白洋淀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雁翎队的故事成为白洋淀英雄精神的代表。
民俗风情,绚丽多彩
雄安人民,勤劳智慧,具有千古传承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
雄安苇编,是这一地区传承千年的手工编织技艺,唐朝“土贡苇席三千领”,闻名全国,与相邻的高阳纺织技艺齐名。
雄安地区是宋辽边境的三关(瓦桥关、淤口关和益津关)所在,造就了这里武术种类多样,攻防拳技盛行的民风。其中雄县鹰爪翻子拳、阴阳八盘掌、圈头村少林会、八趟掩手,都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代在白洋淀的端村、赵北口、圈头、郭里口分别建有四座帝王行宫,康乾盛世,帝王后妃经常来此驻跸。促进了传统造船技艺、白洋淀芦苇画、白洋淀苇编、面塑、雄县黑陶、雄县纸花、雄县石雕等民间技艺的发展。
雄县古乐、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已经列为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雄县十里铺音乐会、安新县同口音乐会、端村、关城村音乐会等,列入河北省级非遗名录。这些音乐会和古乐,传承曲目丰富,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典型的地域代表性。
尚武和赏乐成了雄安地区两道亮丽的民俗风景。
红色文化,豪放隽永
千年前雄安地区就创造了宏伟壮观的辽宋古地道。抗战时期冀中的抗日地道战,白洋淀雁翎队,创造性开展平原游击战,使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
《荷花淀》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界影响很大。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荷花淀派”。
《新儿女英雄传》、《战斗在滹沱河上》、《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旗谱》、《敌后武工队》、《平原枪声》、《小兵张嘎》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享誉全国,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记忆,充满革命斗争精神的荷花淀派文学凝练成爱国正义、抗击侵略的英雄精神。
白洋淀文学是中国文学艳丽的奇葩。“淀上神兵”雁翎队还成为众多戏剧影视、音乐歌舞、民间曲艺、美术雕塑的描绘对象,凝聚成抗战文艺一道靓丽风景和一个民族的抗战印记。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