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焦急、心疼、期盼
经历:
10月22日,周天
秋凉时节,周末两天天气骤降,宝宝晚上踢了被子,加之游泳和上早教课时可能凉到,微咳。
10月23日,周一
宝宝咳嗽低烧,喉咙有痰,一整天都不舒服,我白天去上班,非常担心。下午迫不及待地回来给他喂奶,过不久,他咳痰,把吃下去的米糊和母乳都呕吐了出来,心疼我的宝贝。晚上,他睡不沉,总是咳醒,上一秒还睡得乖乖的,下一秒就咳醒哭了,大部分时间我都抱着他。奶奶出去买了保婴丹回来,给他喂药时,他虽然委屈地哭着不想喝,却乖乖地在我怀里张着嘴巴喝下去,丝毫不挣扎撒混,似乎明白我们是在给他喂药治感冒,乖宝贝,很暖心。查了关于保婴丹的一些争议,觉得不该冒然喂药,以后要更好地把控宝宝的用药。感觉自己做妈妈,在科学育儿知识方面还很欠缺,需要更多地学习。
夜里,宝宝咳嗽忽然加重,并且开始低烧,量腋温37度多。每咳一次他就会醒来哭,很难受,到后面奶都不肯吃,哄睡之后,过几分钟又会咳醒,喉咙像堵了很多痰咳不出来。爸爸在单位值班,我一个人陪他睡,几乎抱了一晚上。
10月24日,周二
宝宝咳嗽低烧折腾一夜,很担心他的情况,于是请假在家陪他。他每咳一次,就会因为喉咙痛和有痰不舒服,委屈地哭起来,也没心思玩了,心疼。一整天,我都把他抱在怀里睡,或者挂着身上出去走走。通过微信咨询别的有经验的妈妈和上网了解后,希望宝贝可以自愈,决定不再给他喂任何药,频繁地喂水和喂奶,密切关注他的体温。我轻声告诉他:“宝贝乖,妈妈在,很快会好起来的。”
晚上,他依旧咳嗽,喉咙咕噜响,频繁夜醒,根本睡不好觉。我和宝爸轮流抱他。我想他那时的喉咙应该很痛很难受,我们大人那个样子都很不舒服。体温一直保持37度几低烧。就这样又熬过了漫长的一夜。
10月25日,周三
白天,宝宝喉咙的不舒服似乎没有夜里那么严重,但保持低烧。上网各种查,说是小孩感冒发烧都要经历一个三到四天的退烧过程,我依然期待他可以自愈,不想冒然去医院被过度治疗,觉得那样对他的免疫系统没有好处,总想着让他自身免疫力得到锻炼。看着宝贝难受,期间因为咳嗽呕吐,也没有胃口,也很矛盾焦虑。在微信上学了两个萝卜水食疗法,就照着做了萝卜雪梨冰糖水(止咳)和萝卜香菜姜水(散热)喂给他喝。
晚上宝爸又值夜班,十九大期间安保任务重。快10点,才喂奶哄他入睡,量体温依然维持低烧,我焦虑地在微信上请教有经验的和做儿科医疗的妈妈,听取她们的嘱咐多喂水多喂奶,密切关注体温,又找了大量的关于处理小孩发烧和咳嗽的文章来看,根本没心思睡觉。快到12点时,宝宝咳嗽夜醒,我边给他喂奶又边量了一次体温,竟然升至了38度,焦急中想起刚刚看的文章说发烧时不能给宝宝穿得过多,让他顺利散热,才忽然意识到这几天我们怕他再次着凉给他包得太厚了,于是赶紧给他撤掉了厚厚的被子,解开外套纽扣,盖一层薄毛巾。又熬了一阵子,到半夜两点左右再测,体温降了下来在37度几。我也放下些心开始睡觉。后半夜,他夜醒几次,迷迷糊糊地喂了奶又睡了,不会一直折腾,没有前两晚咳得那么厉害。我觉得是宝宝感冒在好转,多喂萝卜雪梨水应该发挥了功效,但没有考虑到他呼吸道其实仍然堵了很多痰。
10月26日,周四
早晨起来量他体温,基本降到了37度左右,看样子他好多了,以为他应该慢慢能恢复了。做了萝卜雪梨羹和萝卜香菜姜水继续喂给他。
他依然是没有胃口不吃辅食,也不怎么玩,要抱抱,咳嗽似乎减轻了,但呼吸道还是堵了痰。到晚上,体温又慢慢地升到了接近37.8度。这样算下来,已经连续低烧了三四天了,决定明早再不退就去找医生看看。
10月27日,周五
宝贝依旧低烧,上午边观察他情况,边了解医院医生,办预约挂号。中午吃过饭,我和宝奶奶就抱着他去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由于第一次来,事先没有办诊疗卡,未能预约到,我们在儿科排了一下午队,直到快下班才看上。这时候护士测宝宝体温,竟然降到了正常值36度多,她笑着说,宝宝精神状态很好,根本不同于其它发烧宝宝,没什么事的。
给宝宝看病的是个女医生,她并没仔细听我陈述情况,听诊后,说宝宝是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然后匆匆开了几种药。我问不用查血化验到底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吗?医生说不用,查也查不出。我又接着问可以不开抗生素吗?医生说不开抗生素怎么好得了。她给我们开了几种药,分别是:克洛己新干混悬剂、馥感啉口服液、小儿百步止咳糖浆、扑尔敏片。我当时感觉医生似乎因为赶着下班敷衍了事,加之确定宝宝就是普通感冒,了解了百分之八十感冒都是病毒感染可以自愈,加之他当时体温正常,又决定不拿药了。
可是晚上回到家,宝宝体温又回升到37度几。
10月28日,周六
宝宝体温反复不定,到今早仍然低烧,我心神难定。有人向我推荐了一个中心医院退休的老中医,抱着去试试的心态,一大早,我和宝爸带着宝宝驱车去找老中医,折腾一上午,抓了中药回来。在给他煲药之前,我又开始神经质谨慎了,查了一大堆文章,颠覆性地认识了关于中医的巨大争议,才知道中药并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无副作用,反而是副作用更无确定性,新的观点已不推荐给婴幼儿用中药了。另一方面,我又在网络医疗咨询平台(怡禾健康)上咨询了一个医生,把宝宝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他,他说普通病毒性感冒不会连续发烧这么久,建议我再去医院检查确诊,我又慌了,决定下午再带他去医院。
下午就近去了妇幼保健院,我和宝爸等了很久,医院系统瘫痪未能看病,又急急赶到中心人民医院,已经到了晚饭时间,门诊医生已下班,我们只能看急疹。急疹门口一大堆生病发烧的小孩,很怕宝宝会被交叉感染,我们就抱着宝宝在远远的地方徘徊等待。急疹医生听诊后说,宝宝可能是支气管肺炎了,责备干嘛发烧这么久才带来,查血、拍片。我听了虽然心情沉重,但当时还固执地认为医生说得过于严重。
抽血时,宝贝被护士扎手腕,针头在肉里探了半天,也没有一滴血出来,疼得无助地大哭。后来又换了一个护士过来重新扎他额头上的血管,宝贝被几个护士强行按在工作台上,无助又恐惧地哭喊挣扎,我在旁边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干着急,心痛极了!我又犹豫要不要给宝贝拍X光,仓促地用手机在怡禾上咨询,医生说剂量很小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影响,而且高度怀疑肺炎的情况下拍片辅助诊断是必要的。那还是决定给他拍,把他放上检查台,射灯明晃晃地照着他身体,再次心疼。怪自己,保护不好宝贝。父母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作用在孩子身上,我恨不得自己能代替他承受。好在检查结果并不严重,是支气管炎。
急诊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判断他是细菌感染,开了头孢丙烯颗粒、富马酸酮替芬片、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液,一直折腾到晚上快11点,我们才拖着疲惫又饥饿的身体回到家。睡前我们给他喂了药。半夜三点宝贝哭着找我吃奶,吃完还是哭闹,我抱着他感觉浑身发烫,立马喊宝爸拿来温度计,一量竟然烧到39度!此刻半夜家里没有备退烧药,我们也没有过处理高烧经验,内心挣扎着该不该马上去医院。宝贝白天已被折腾了一整天,我担心夜里冒然拖他去医院更加折腾,于是先给他减衣,用温水擦身,再不断观察他体温,过了一会降到38度多,慢慢地有下降,宝贝也慢慢平静入睡,我们稍放下些心开始休息,又继续熬到天亮。
10月29日,周天
早上,宝贝的体温又降回37度多。昨天夜里发高烧,我不知是因为吃了药,还是因为在医院被交叉感染。我又继续在网上咨询,医生看了血液检查单指标,竟然说不是细菌感染,和医院医生说法有出入!我又混乱了,担心宝宝白吃几天抗生素。决定再去中心医院门诊看一次,这次提前挂号了一个副主任。宝爸加班,下午我和奶奶抱他去了医院,医生看了检查单说是细菌和病毒合并感染,听诊后又说宝宝是支气管肺炎,责备我拖到现在才来看,我说拍片结果是支气管炎,没有到肺炎那么严重,她说听诊到肺了,必须打点滴治疗。我不想宝宝这么轻易就打点滴,虽然内心没有十足把握,还是决定拒绝,医生要我签字免责,加开了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小儿热速清颗粒,和昨天的药一起吃。我们请医生加开了泰诺林退烧药备用,并给宝宝做了雾化。晚上回来给宝宝喂了药(小儿热速清颗粒是中成药,我没有喂给他,因为成分复杂不清的争议,打算尽量不给宝宝吃中药类),半夜3点量体温降到了36度,欣喜,宝宝的体温终于恢复了正常!到早上,他的体温是36.3度,再没有回升了。悬了一星期的心终于放下了。
至此,连续不分白天黑夜的紧张生活结束了。我立刻减了他的药用量,吃了三天后停了。深切体会了小孩生病时大人的累。
宝贝的第一次生病,没什么应对经验,我觉得自己太期待他自愈、对医院医生过分质疑,导致他病情有所拖延,多受了些苦(生病的苦、抽血的痛、拍片的副作用、折腾瘦了一圈),还差点影响到肺。但也庆幸及时重视就医,没有过度治疗。总结经验:既不能慌,也不能拖,既不能过度治疗,也不能疏忽大意,把握好度。作为父母,真的要学很多很多,每一个抉择,都对宝宝的成长影响不小,他需要我们用心呵护。以后,要更加照顾好我的宝贝,争取少生病、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