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跟个咸鱼一样。”
“不,咸鱼都要比你好一点,起码它还有‘翻身’的梦想。”
可是你呢?整个人都“废”了!
为什么人人都自称有拖延症?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呈现出这样的倾向:尽可能避免一些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和较多精力才能获益的事情。比如:坚持三个月练出腹肌(马甲线);争取努力学习一学期拿到好一点的成绩;长期的戒烟斗争等等。
可现实往往如此:
在说好的锻炼健身面前,我们更喜欢撸撸串、宅在家、吃一块马上就能获得幸福感的蛋糕;
在承诺要好好学习的面前,我们更喜欢看一部电视剧、玩几把游戏、分心做了几乎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
在下定决心戒烟的面前,我们更喜欢点上一支香烟得到一些短暂的满足感。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拖延症高发人群常常是作为后者存在,总是先透支未来。当他们面临辛苦与逃避的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安逸的那一个。
如何摆脱拖延症?
一个可以解决困扰的简单方法,不是喝鸡汤,而是:
即刻开始,随时执行,尽快进入状态。
在解决拖延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它的本质,然后对症下药。拖延的本质是拒绝,而人的本能反应是拒绝麻烦。
如果在我们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需要的步骤越多越复杂,想要完成它的动力也就会越低。那如果降低了“启动成本”的话,就越容易启动和坚持。
如何降低“启动成本”?
把事情变得越简单越好。
比如:想健身的你可以把运动装备全部挂在进门处,说行动就行动,省去了翻箱倒柜找东西的时间;
真正喜欢看书的人,大部分书籍是不会整齐的码在书架上,而是散落在床头柜、茶几、书桌各地,这样一来随时随地就可以抓起一本书来读;
想戒烟的人,明白吸烟费钱又伤身的成本明显高于戒烟的道理,自然不会轻易向香烟低头妥协。
简单来说,就一个字“干”!
无论你在哪儿,处于什么状态,只要产生了意愿,只要有可能,就立刻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