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问题是属于数学活动的内容,本节课旨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一、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烙3张饼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先进行课前测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后进行二次作答。
这节课我试上了很多次,我获得学生宝贵的生成,在每一次的尝试中明白,小组目标心中有数,细化规则激活学生,这样不管学生怎么变,课堂的小组活动会稳定开展。
《数字时代的学与教》中高效课堂强调学习的高效率、高效果与高效益,必须建立在培养与彰显学生思考能力的基础上。教师依照教学进度安排课程内容,通过提问与反馈,教师可实时获取数据进行决策,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与速度。在教学中,我有根据二次作答的数据使用麻吉星反馈系统挑人功能,让变更答案为12分钟的孩子说明需要12分钟的理由,然后再挑选9分钟的孩子讲解思考过程。在这过程中,反馈器收集到的数据对于后面的教学进行了调整。
在各组中选择不同选项的同学说一说想法,是为了制造认知冲突。在学生对比中思考,为什么烙的时间不同?在学生辩论中得出烙三张饼要交替烙,锅里尽量放满,这样比较省时。
二、尊重个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研究完2张饼、3张饼的烙法,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研究烙饼的规律。经过同桌合作后呈现的数据如下:
我没有按照烙饼张数顺序填写,而是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填表,目的是尊重学生的回答,以生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优化思想,例如烙5张饼,有的学生选择全部交替烙,有的学生选择先2张同时烙,再3张交替烙,虽然两种方案都是15分钟烙好,但是第二种方案更优化。
三.课堂检测,进行评价
将优化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首次作答得分率为52%,同桌讨论后得分率为92%,由此可见有些学生被同伴同化,并不是真正理解。利用麻吉星反馈系统翻牌的功能记录变更选项的同学,课后跟进和进行个别辅导。这正是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优点,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转换成数据和信息记录下来,有了这些数据,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运用麻吉星反馈系统中评价功能,让孩子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利用挑人的功能进行说明个人评分的理由,在这个环节可以说是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回顾与反思。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本,能够体现学讲课堂的模式。在课堂上能够尊重学生,也能够根据麻吉星的数据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我放下执念,让学生成为课堂里的主演。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善于抓住学生的生成,在小组合作时出现不同的错例,没有及时把握好。
本节课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较好地结合,很好体现信息技术助力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融合课考验教师机智,在备课中要有预判,要能换位思考。在信息技术融合课的尝试中,明白一些规律,努力让自己做到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的教学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