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人一样,笔者每天醒来都面临着一大堆的事情要处理,有私事有公事,有学习有工作,这么多事情劈头盖脸袭来,逼着自己得采取措施去应对。既然是应对就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之分,无需多言,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积极应对。那怎么做到积极呢?
带着问题,听到很多改进,改善工作的道理,看到学到不少方式方法,比如,要分清轻重缓急,急事重要的事先做,要把工作合理分类,要用好便签纸,要列出工作任务清单,要每天总结回顾等等,有很多很好地方法。但是,学了这么多方法,漏掉重要事情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正处理一件A急事又来一突发事件B,立即处理B,结果把急事A忘掉了,忙了一天刚躺下睡觉,突然想到有重要事情没办,结果一夜失眠,等等,这些经历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为什么呢?方法不够好,方法比较繁琐,方法实践比较困难等。
那有没有什么简便易行的方法能帮我们改善工作和生活,更高效、全面的完成工作,更好地提升生活质量呢?
《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一书中介绍了一个模型“紧急度重要度模型”,用它可以更好地把工作进行分类,帮助我们更高效的高效处理工作。
什么是紧急重要度模型?
且看下图:
图中横轴为紧急度,从左到右紧急度递减,纵轴为重要度,从上到下,重要度递减。这样,将一个二维空间的第四象限分为了四部分:
左上:紧急且重要;
左下:紧急但不重要;
右上:不紧急但重要;
右下:不紧急也不重要。
这四个部分分别代表了四类工作,这四类工作的优先级为:
紧急且重要>紧急但不重要>重要但不紧急>不紧急也不重要。
在图中分别用1.2.3.4来表示。
从这优先级顺序里,可以发现,在紧急度和重要度二者中,紧急度要优先于重要度,这也是符合生活常识的,急事先办。
如何使用紧急度重要度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把工作任务按照优先级进行分类,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这几天笔者正在实践中试用这个模型。
具体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定工作任务的层级,是每天,是每月还是每年等等;
第二步,将同一层级所有任务以清单形式列出来;
第三步,从“紧急度”和“重要度”两个方面对每个任务进行评判;
第四步,将各项任务分类填入模型中的四部分。
此外,对承载这个模型的载体的选择也是一个学问,我综合考虑了以下载体:纸质笔记本、计算机种电子文档以及各种工作日志台账类笔记本,最终选择简易日历本作为承载载体,主要是考虑它简洁、方便、触手可及。
我将紧急重要度模型画在每一天的日历页上,把每一项工作写入四个部分,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在这个任务序号前打√。
通过三天的试用,感觉对工作帮助很大,它就放在自己的视线正前方,只要抬头就能看见,这既提醒自己抓紧完成优先级高的任务,也督促自己不敢懈怠、不敢拖拉,按任务清单一项项干好工作。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了工作质量。
关于下一步的使用计划。
一是把紧急度重要度模型刻成印章形式,更加方便使用,自己不用每天画图,另外使用印章显得更加醒目和严肃。
二是拓展模型的应用,从小的方面讲,试着在每一项重要任务上使用这个模型,比如重大会议,重大接待任务,突发事件处理等等,从大的方面讲,用它来对长期性任务进行分类。
模型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一是模型使用成败的关键在于每项工作的划分是正确的,如果工作分类出错,那模型就只能起反作用。所以,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合理评判工作的种类。
二是不紧急但重要性高的问题最容易忽略。先说个常见的现象,这些年来,身边优质单身男女青年越来越多,这是怎么回事呢?和他们聊天,很容易找到原因,结婚不急,先把事业干好再说,于是紧急的事业干完一项又一项,不急的婚姻大事一拖再拖……婚姻大事就是这种“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从这里可以发现,这种“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存在一拖再拖的危险,当发现这个问题时往往就晚了。所以,对这类事情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