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篇,没有主题,只是想说说愿望和结果。
长期以来,感觉身边的事情“事与愿符”,但是自己做起事情来却是“事与愿违”,一直未能找到答案,今天机缘看到一篇经济学文章,从中受益匪浅。
美好愿望不一定带来美好结果
过去认为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有好事情发生,一定是好人做的;有坏事发生,一定是坏人做的。按照这个逻辑,社会变好的方式应该是:好人多做好事,坏人无事可做。
很长时间都这样想着,这种“事与愿符”:有什么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结果,怀着好想法就能做成好事。
但是文中提到:仅从经济学考虑,坏人干坏事有限,一个人到底能干多少坏事?不可能别人是不会觉察的,每个人都有能动性,他看到别人做坏事肯定是会有觉察并且堤防。
哲学家康德说:“愿上帝保佑我们免受有人的攻击,要是攻击来自敌人,我们到能设法自卫”,他是说,上帝教我们如何识别思想中的坏,那些敌人的思想,一眼就能看出是好坏的,我们可以识别和抵御,但是那些用良好愿望包装起来的,我们难以识别。
如有人说:我们去一个饥寒交迫,妻离子散的地方,估计没人去。
如有人说:我们去人人平等,没有通货膨胀的地方,估计去的人不少,但是完美世界不存在。
好人好心不一定是好事
例如:保护濒临灭种的动物,最后动物越来越少。等等,因为有了愿望制定了相关的保护,却变成推手。这也是“事与愿违”的一种。
回到自己身上,看看发生的事情还真有这样的感受。
最初没有接触生鲜行业时认为:
源头购买产品,直接给社区居民配送和服务就可以实现大收益。减少中间环节,增加价格差。
实际却发现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源头把控困难重重,没有产地优势很难做到把控源头。
所谓的中间环节减少,实际变成自身在做中间环节,源头把控不住,中间来塞选补充,造成二次损耗等问题都会出现。
当产品出现在客户面前时,因为没有前面的优势,导致售价也会上涨,相当于绕了一大圈还是在做和市场一样的事情,改变又需要不断提高以上所做事情的效率,变成管理工作。
再往深里想,还真是四大基本约束: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都需要适应这四个要素,并从中衍生出来更多的前进方法。
早安!成都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