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国外汇储备是12亿美元,截止到2022年11月,外汇储备达到31175亿美元。
但不论时间过去多久,我还总是怀念八十年代的中国,那是许多老一辈人民永远难以忘怀的一段历史。
那时候,生活在农村的大人和孩子们,虽然生活贫苦,但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80年代的事情,是吾辈记忆里永远的怀念。那是中国城市改革的初期,也是农村时代的末班车。那个年代,别说电视和冰箱,一部收音机,播放一部经典戏剧,能听着就满足了。
还是那个时代,电器没普及,玩耍成了大多孩子唯一的娱乐方式,此外就是帮家里干农活。农村娃们放学回家后,书包一丢,便在田野间奔跑,边玩耍边帮大人们割青草、捆麦杆等。
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电脑的年代,孩子们依旧拥有着属于他们的快乐。直到如今城镇化信息化非常发达的年代,许多老辈人还是想回到曾经的那时候。
八十年代是发展的开始,新事物如雨后春笋。改革开放让社会充满了朝气,也涌现出了大量新行业新产业,科技、生产力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
八十年代改变的不仅是经济,还有各种人文艺术的爆发。1977年恢复高考,令众多渴望知识的青少年们重新拿起了书本,奋发读书,通过知识的力量,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报效祖国,投身祖国四化建设。
面对机遇和挑战,农村众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希望在这里获得发展。为能容纳突然增多的外来人口,全国开始城镇化,住宅楼房开始商品化。
农民工背井离乡,使得城市建设所需劳动力缺口变得饱和,助推中国经济建设和各行各业高速发展,让一个贫穷的国家转眼之间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八十年代令人怀念,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的贫困和贫寒。那时候中国贫困人口有很多,尤其一些偏远山区生活水平低下,许多儿童都吃不饱饭,连衣服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添补一件。
从那个年代里过来的老人和长辈,即便如今物质条件非常丰富,他们对粮食还是十分的珍惜,家里的旧衣服都舍不得扔掉。如果回到那个年代去生活,就能理解这些长辈和老人做法了。
怀念八十年代的生活,更怀念八十年代的邻居。那个年代农村十分热闹,家家户户都有烟火的气息,尤其逢年过节,人们相聚在一起,人间的烟火令人感到十分温暖,因此身处那个年代,人与人的关系非常纯朴热情。
那时候的人忙完了农活,就会四下赶集,或逛庙会或看大戏,无论多远,三五成群,熙熙攘攘,风雨无阻。收听广播评书秦腔节目,如醉如痴,一集也不拉。听民间的艺术家们秦腔清唱,露天电影,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受到大家的欢迎喜爱。
缺乏娱乐的年代,收音机,磁带,电影,秦腔,戏曲唱段等等,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令那个年代的过来人无比怀念,那是属于八十年代特有的历史文化。
如今,随着时间变迁,曾经一些人已离去,就算还有联系的,一年也见不了几面;曾经热闹非凡的村子,许多户已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再次返乡遇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如今,人们似乎都困在高楼大厦里,即便是门户相对的两户人家,也很生疏少有往来,生活总觉得单调无聊憋屈乏味。
向往怀念八十年代,来自于人文的创新、改革的朝气以及人情的温暖,虽然如今的人们拥有极高的物质财富,但精神财富似乎大不如前……
怀念那个难以忘怀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