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关注别人的想法是怎么样的,群上提出的问题,回答,自己想要了解别人的思考过程,是依据什么来做出的行动,选择,来增加自己缺少的一面,主动去问,在学习编程课程时,自己写完代码,然后对比别人的思路差在哪里,其实从代码里自己学习到代码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思路,步骤,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该做什么…根据这样的思路再来写代码,效率会提升很多,而且可复制,而自己写的代码都是直接开始写,没有任何思路可言。
这种就类似于刻意练习中的反馈一步,写完后和正确的对比来挑整,还有对于错误一定要记录下来,下次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 这也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关注别人的想法与思路,完善自己的。
晚上去看了满江红,很多事情的抉择都是依据未来视角,“吞了那封信,只是让自己成为信而活命”,因为如果不这么做,看过信的人便会死,可以遇见的未来。
站在别人的视角,在宰相的视角,不管找不找到信,都斩。
追求的是一种更重要的东西,一段岳飞留下的满江江的话,让主题升华。
其实自己对满江红是什么含义已忘,并且岳父的故事也不曾有任何记忆,在看电影后,有引起看历史的兴趣,了解这一段历史以及满江红的含义,也更能帮助理解这个影片。
—— 即时是电影,可以完全不动脑子的看完,然后一点也不剩,也可以从中思考学习到一些东西。
意识自己写东西也是随性而为,想到什么写什么,每天坚持写一年,估计也不会有很大的进步,也就是每天的重复。这类的反思也好,写作也好,建议也好在舒适区边缘,利用刻意练习,定目标,专注,舒适区边缘,反馈。
目标可量化:阅读人数也可以做为一种目标,要做思考怎么样才能写的更好,写作一定不要按默认的模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