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决策、领导决策背后的问题
在组织当中,经常碰到一些复杂、疑难的问题需要群体商量决策,或者需要由领导来决策。我认为这种决策不在于结果有多正确,而关键在于代表的是权威的意见。因此,即便结果不好,也代表决策意见已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或负面影响,也是当前所能做到的最好地结果,更不会对决策者加以责任追究。
实际上,群体决策、领导决策在很多时候是处于一种盲目无知地状态、或者是感性驱使地状态,缺少科学、理性地分析。比如群体在讨论一个政策是否可行,参加讨论的人员是来自各个领域地,有些人对政策并未深入地学习、研究,也不十分清楚政策设计地背景、政策执行的目的和影响。因此在讨论决策时提不出有见地的意见,经常是随大流或盲目投票。最终是少数服从多数得出群体意见。似乎多数人的意见就是正确的意见。显然这种投票方式存在很多弊端,甚至会得出错误结果。领导考虑问题会站在更高、更广额层面,但可能会缺乏深度。在专业性、科学性的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不足。甚至有些时候领导更相信自己的感觉,所有的理性、科学分析,最终决策还是靠感性驱使。感性决策虽然非常高效,但是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比较多,稳定性比较差,也经常会陷入盲目和“拍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