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的撕扯
——读《呼啸山庄》感
“在这么安静的土地下,怎么会有长眠者不得安睡呢?”这样,挺立在风中的山庄,像诗篇一样在你心中唤起了分至杳来的想象。一直都有听说过这部小说,却也一直都没有勇气去触屏它炽热到灼手的爱恨,前些天脑海总出现一片肆虐着风暴的旷野,便知晓我该去探探艾米莉缄默的心了。
《呼啸山庄》是一部英国古典文学名著时,很多人一开始认为它会像其它十九世纪初女作家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温文尔雅的贵族气派,弥漫着浪漫的庄园气息,带着典雅和小资品味,展示着俊男靓女的谈情说爱,幽雅的忧郁。而它却不同,在问世时被冷落了40多年,直至艾米莉死后它才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狂飙般的报复一改当时伤感主义情调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小说”“神秘的怪书”。
艾米莉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传统而平静的叙述手法,而是采用了通过他人的第一人称“我”,让故事在谈话和回忆中展开。整个读书过程就像是捧着一罐烈酒,当一个听书人,对漫年的野与风致敬。小说最奇特、最神秘、最激动人心的内核就是爱与恨的反复纠缠。这本书就是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勾勒了一个畸形的社会和爱而不得扭曲的人性。这一场呼啸而过的的情仇就是像飓风一样飚过一座大山,山上的呼啸山庄在暴风雨中诞生,一切树木不得生长,只能存留粗犷、奔放的土地。而山下的画眉山庄精致、典雅,容不得一切原始的滋味,就像林淳容不得西斯克里夫对凯瑟琳一丝的情意。这是一个代表着原始的天然世界和一个看上去精致优雅的世外桃源的纠缠着两代人而又长达几十年的撕扯。这一场较量,无疑于两败俱伤。
之所以将这篇感悟命名为“旷野的撕扯”,是因为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在深夜看的,而小说的场景经常是在一个阴云密布,夸张点说甚至有点鬼哭狼嚎的野外和一个看上去雅静实则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可能唯有一片灰绿寂静苍茫于天地的旷野才能给予两个世界撕扯的场地。作为纠缠结点的本文女主凯瑟琳,是魔鬼一般的西斯克里夫一生的执念,也是虚伪的林淳耗及一生的禁锢。从我的角度来看,凯瑟琳是整场悲剧的首要制造者,她才是自私冷漠的根源,是她不甘心忍受穷苦的生活低下的社会身份,又不愿与西斯克里夫分开,是她自以为是的利用林淳的家世企图帮助旧爱,致使两代人永久的沉溺于仇恨中。而西斯克里夫不过把这场残忍放大,辐射到了这个原野,他与林淳都是凯瑟琳自私虚伪的牺牲者。
可以说从他回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准备部下了这一场尖竹穿身的阴谋,我曾大胆的想象过她千方百计地与凯瑟琳再一次见面除了心中的眷恋是不是还有一点算计,还有一点引诱所有人一步一步往下跳,在这里请原谅我看完书难以再次以一颗纯情的心去看待西斯克里夫的每一步。只是我觉得,整场撕扯中最无辜的就是被诱骗的伊莎贝拉与他们的下一代。单纯的伊莎贝拉把自己一颗心完全托付于心中的他,却被西斯克里夫当作复仇的工具,甜蜜美好的幻影的破碎使伊莎贝拉拼命的逃离囚禁,而西斯克里夫却连自己的亲儿子也不放过,他一步步将自己的亲骨肉培养成了懦弱虚伪的毁灭者,差一点毁了整部书中最美好的存在——凯蒂。最后唯一令人产生慰藉的就是哈里顿与凯蒂的感情重燃了西斯克里夫内心压抑着的善念,最终西斯克里夫以自己的死亡结束了这一场残酷冷漠的厮杀,埋藏了几十年的爱恨情仇。
曾试想过到底是怎样的人才能够以一本平静的文字藏住这波涛汹涌的情仇长达这么多年。艾米莉的姐姐夏洛蒂说“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她笔下的西斯克里夫被所有人唾弃,然而这爱恨却赋予了他独特的魅力,一种散发着狂野欲望、不受约束的个性魅力。我也搜过一段文字,现在给大家看看,“正如小说开头所描写的荒野之树,它是扭曲变态的,却是最不加修饰、自然生成的。西斯克里夫的一切都是环境造成的,他就是那荒野之树,努力地生存,抗拒着狂风暴雨,在变成这样的丑态之后,用丑恶对抗、报复这制造丑恶的严酷环境。” 这是我所没有注意到的,但却很是有感触。在她笔下,爱与恨以一种最本质、最自由的状态释放出来,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也是最丑的一面,让我们探讨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善与恶。
在这充斥着残酷的故事里,我看到了狂风肆虐下的荒凉原野,看到了因压迫和虐待导致的刻骨仇恨,看到了人性的撕裂、堕落和冰冻,同样我也看到了单纯美好从岩石的夹缝里出芽,焕发着自己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