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和大家交流,我是你们的机器猫。我今天的主题分享的标题叫做:怎样读书才够了?
分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会围绕我个人的读书经历,和大家谈谈我的读书心法,下半部分,会介绍拆书法,给大家提供一些干货。
这样读书够不够
开场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读书的时候,会不会时不时产生焦虑?
可能有,也可能一下子想不起,别着急,我谈谈看我所遇到的焦虑,大家来对号入座。
在这个知识遍地的时代,能学习的东西特别多,能读的书也特别多,在知识的海洋中,容易随波逐流,越发难以选择,是不是会产生选择的焦虑。
学习的方式极大的丰富,有特别多的专栏,特别多的课程,有很多很多人在帮我读书,自己看书显得好慢,自己去读书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是不是还要自己去读书呢,是不是有对效率的焦虑。
世界越来越平,能接触到的高手越来越多,能看得到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很想追赶,但该如何去跟他们接近呢,是不是有对自我的焦虑。
曾经可能或多或少有过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效果如何,我猜很有可能不令人满意。
我的实践告诉我,焦虑的源头一定不在外部,要跨越焦虑,首先回到本心,问问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请问一下小伙伴,现在读书的频率如何?是每天读一本,每周读一本,还是更长的时间?
花了很多的时间跟精力,那有没有把书都读完呢,有没有获得希望的结果,而现在有这么多的知识付费,读书是最有价值的么?
我曾经一次次的摇摆,也曾经很把自己的知识学习聚焦在上课,聚焦在得到、喜马拉雅专栏上,聚焦在一堆饭团、星球上,每天都有新鲜东西出来,每天收获都好像很大,我的好奇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大家有这样的经历么?
我要拷问下灵魂了,好奇心是探索,是开拓可能,这世上有太多的知识值得学习,值得去挖掘,以好奇心为目标,这样读书就够了?
从好奇到理解
放眼几十年前,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出问题了。知识实在是太多了。以有限的生命向无限的知识进行抗争,这是一条不归路。
我自己曾经长期陷入知识焦虑中,真的是很深的焦虑,每天从早到晚学学学,但是我发现越学习,越想学的多,但是越学的多,学到的反而少。陷入一个时间漩涡中,自己被牢牢的拉住,游不出来,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在知识的海洋中冲浪很开心,但是在现实里面,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就如韩寒说的,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却仍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特别扎心,但描述的很形象。
以好奇心为目标,会被牢牢锁住在这个漩涡里。必须要跳出来,找到更高的目标。能想到什么呢,可以更上一个层次。
在古代,力量来自有权获得资料,而到今天,力量却是来自知道该忽略什么。
高一层次是通过读书解决问题。
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书本去解决问题,通过书本获得现实的改进。
这听起来好多了,至少能从漩涡中拉出来的,从这个无限的斗争解放出来,让我可以聚焦到自己的生活中。
真的是非常的棒,自古就云,学以致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呀。
但有我还是有疑问,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读书这一种么。
人:从跟人交流中学到什么
事:从做事或经历中学到什么
网:从微信、App、网站中学到什么
书:从书中学到什么
解决问题的方法明明有四种:人事网书,书只是其中一种,也不一定是最优的方法。
最高效的方法是问人,减脂的问题,去问明月老师。摄影的问题,问小白老师,社群的问题,问一二小姐姐,明显更加有效。就算去看书,在如此浩瀚的书海里,要找到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难度可想而知。
既然不是一种最优的方法,也不是一种最高效的方法,那为什么要去看书,直到我看到一本书, 给了我答案。
这本书写作于40多年前,当时还没有这么多的知识产品,但已是洞悉了本质。
读书是为了提升理解力。
读书提升理解力
理解力是认知能力,不限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帮助解决各种问题。
看看混沌大学认知提升课程目录:批判性思维、AI思维、心理学思维、人文思维、生物学思维、美学思维 等等等。全部都指向思维。
和读书有什么关系呢,非常大。思维能力是生长出来。人是一个生态系统,很难想象把一只手拆下来,装在别人自己身上会是什么样子,无形的思维更是如此,只有靠自己一点点生长。
如何来生长,我只知道一个笨办法,就是不断的思考,不断换着各种角度,不断换着各种方式的思考。
“理解”,一定是一个和思考有关的过程,任何一个去除思考的这种形式都没有办法增强理解力。
读书有什么特征,随时随地都可以看,看多少,看多深,完全发乎内心,作者不会跳出来打断。在这个过程里,思考是不受时间、不受空间限制的,最有可能全身心投入思考。
当读书时,进入全身心的思考时,会感受到与作者的隔空对话,这是任何一种其他学习形式都无法替代的。
其他高效的学习方法,或多或少会帮减少思考,能不思考人就会偷懒,但我觉得唯独在思考这件事上,不能偷懒。
思考不怕难,只怕懒,要相信时间的力量,理解力是一件可以积累起来的事情。
爬坡,看起来会很累,但是真的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重新理解新观点会很快,也就是我们说的,学习力增强了。
我参加的最深的是《快思慢想》的共读,读了一年,同一个章节可以读上五六遍,这种理解力的提升感会让人上瘾,而且也让我真正认识了卡尼曼先生。
搭建学习循环
刚才我花了比较长的时间,讲了自己对读书的心得和感悟,我觉得大家是自己人,我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给你们,也就是我对读书的理解。
我特别欢迎大家来拍砖,会促进共同的提高。
下面进入下半场,我要谈干货了,空谈不落地是耍流氓,下半场开始落地。
时间长度是绝对的,但效率是有差别的,有什么方法能够带来高质量思考,更高效获得积累。V先生的人生系统里讲到了循环,搭建循环意味着努力可以累加,会形成杠杆,能获快速的成长。
下面进入今天的下半场,给大家分享一个,通过读书搭建学习循环的方法,拆书帮镇帮之宝 RIA 读书法。
这个方法来自于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的作者是拆书帮的帮主赵周老师。他有过我上面的这一番思考,但他更进一步,根据自己长期的培训实践经验这一套非常轻便,又可以帮助搭建循环的读书法。
我先声明,拆书法不是一个方法,而是一套方法的框架,在框架下可以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借助于这么一套非常简单的核心方法,线下口口相传的推广方法,拆书帮目前已经扩展到全国50多个城市,发展到2000多名会员,铁杆粉众多,可见影响力之强。
拆书法脱胎于库伯学习循环,精简到了 RIA 三个环节,我今天会就这 RIA 三个环节跟大家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方法的要义,帮助大家去启动练习。
Reading 阅读
首先是第一个单词R 阅读,这里的关键词是 克制的读。
有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到底应该读哪些书,如果以提升理解力来读书,答案一目了然,读理解力高的人写的书。
我读书首先会去看这个作者是不是有值得学习的点,是不是让我钦佩的地方,是不是有比我理解力强的人推荐,最后才看内容本身,作者的靠谱是第一位的。
书拿到了之后,不忘本心,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解力。那一本书里面包含可以提升认识的内容多不多?通常来说是不多的,这种内容很不容易写,一定是精华。
所以完全不需要从头到尾,只字不差的阅读,只要找到那些可以改变自己,影响自己的片段就可以了。
请千万记住,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人,那么你就不能摸到什么书都读。要知道读了一本烂书,是很让人沮丧和倒胃口的。
在阅读的时候有一个准备,会对整本书进行快速通读,才会提炼出片段进行后续精读。
如果有拆书家帮助的话,能帮你把准备做完,直接把精华片段给你,事半功倍,这是我曾经拆过的书单,每本都对我产生了改变。
跟知识付费产品不同的是,不会对片段进行任何加工,就是读原文。只有原文才能体现出作者的理解力,只有原文才能准确的触发思考。
必须把注意力投入在那些真正关键的片段里,这叫克制。
Interpretation 理解
第二个单词是 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原文,这里的关键词是专注的想。
既然是提升认识,那自己不理解肯定是不可能的。要形成自己理解,然后才能改变理解力,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理解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实用的是带着几个疑问去解读,这个书讲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来讲?为什么是对的。
这是作者认识的形成过程,如果能够去掌握,去模仿,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解力。
这里会推荐渠道一个基本的模型,加强版的黄金思维圈。
大家平时在复盘时候也一直在使用,前三个问题是:
What 解决了什么问题。
How 该怎么做。
Why 为什么有效。
加强版的话是增加一个问题:
where 这个方法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起作用?有哪些情况是不适用的?
为什么where很重要?光知道一个方法好是不够的,要避免陷入到只要xx就能xx的思维中。
除了知道一个方法,什么地方有用,也还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不好用,想清楚了才容易实践,才能循环起来。这不符合平时正常的思维习惯,但这是思维的锻炼过程。
是不是一定能找到答案,是的,
任何方法都有边界。
专注的想,那要想到什么程度呢,我的判断是能自圆其说,简单来说,就是很自信地讲给别人听就可以。
我的方法:1. 写出来 2. 讲给别人听 3. 讲给自己听,这一步的名字就叫,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Action 行动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形成闭环,就是 A 实践运用
任何的学习,如果不实践运用,不获得反馈,就无法跟自己形成关联,也无法形成闭环。
A环节是 RIA 的核心环节。
只是看完一页书就要去行动,大家会觉得很难,这还是一个认知上的局限,会把行动的定义窄了。
可能会认为行动取得就是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并不是这样,行动可以有很多的形式。
在拆书帮就有五种行动的形式。简单到复杂分别是:
A1反思过往。读完之后想到什么,思考什么,有什么样关联的过往的事例,有点像复盘,但是一个有针对性有的复盘,要知道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可以改变什么?
A2规划未来,假想一下自己在下一阶段要发生的事情,想一想,今天的收获,如何应用在这个事里面,这是在脑中的一次模拟演练。脑中行动也是行动,能帮助提升认识。
A3现场演练。在现场设定一些场景,找到一些小伙伴大家共同出演。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拆书活动以线下活动为主的原因。不需要去真实触碰现实的红线、困难和障碍,但可以感受到方法带来的改变。
A4实际运用。这是经常会去想到的应用,改变生活,改变行动。在做这件事之前,可以用前三个方法反复进行练习,会更加有把握,会更加有自信。
A5 促进他人,这是最终目标,拆书家认证的核心价值。
能不能帮助到他人去行动,能不能帮助到他人去获得改变,这个是最核心的需要培养的能力。教最最高级的学,帮助他人是对自己最好的促进方法。我很难想象,如果我不完全掌握前几个层次的运用,如何能够真正促进到他人,这是一种输出倒逼输入的究极方法。
比如我今天的分享,是在A5环节的一个努力,把自己之前的实践给你们,希望能够促进到大家大家去获得提高,这是我自己读书法的一次运用。
学习促进者拥有最高的学习能力,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个知识。
会发现这几个方法是相辅相成的,目的是在于帮助从书本到自己,然后再从自己到更多的书本,形成学习循环。通过这样反复的循环,会不断地打磨自己的理解力,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RIA 读书法介绍完了,这是一个工具,核心就是 RIA 三个环节,这个方法不复杂,一个小时绝对能听懂,但要能熟练掌握,建立循环,提升理解力,这个需要大量的练习。
尾声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主题:怎样读书就够了?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满足好奇心并不是读书的目标,解决问题也不是,读书最终的归宿是提升理解力。
可以用好奇心来促进阅读,用问题来促进运用,最后通过不断的循环去提高认识,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样读书也不够。
当不断循环向上,我体验到了,不断带给我的惊喜,不断地带给我的改变。
有谁会嫌弃惊喜太多么,读书永远都不够,就像爱机器猫永远不够一样。
在这个越来越少读书的时代,读书会显得更加的可贵,会成为人和人之间最大的距离。
在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反求诸己!
彩蛋
心动不如心动,大家来拆上一段吧,欢迎来找我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