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自我规划,或者如何理解自我规划以及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当今有很多人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去生活,而不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
在高中的时候,我完全没有自我规划概念,那会我认为,所谓的自我规划,应该就是每天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也就是当下的分内事,便叫完成自我规划。但在上大学以后,我读了关于自我规划的书以后,我才发现我对于自我规划的理解实际上存在非常大的错误。所谓的自我规划,应当是为未来的自己确立大致的发展方向,并制定能够使自己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相关措施。但现实中的很多人,像是大学生,很多都会认为,自己选择了某个专业,便是制定了自己未来的目标,之后只需要跟着学校所规划的课程按部就班的前进即可,考前突击一下,其他的时间都安排于娱乐,最终在毕业的时候才发现,真正懂得规划的人早已在能力与阅历方面远超自己。那么,说了这么多,到底应该对于自我规划如何进行一个更细致的制定呢?
首先,目前所读的课程或者专业并不能百分百决定你未来的专业走向。有很多人可能就读医学专业或者其他不同的专业,但最后却从事了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出第二手的准备,这就好像天气预报说,今天可能会下雨,虽然只是可能,但依然有下雨的可能性,因此你带了雨伞,而也因此幸免于变成落汤鸡的下场。由此可见,我们除了发展自己本身现在所就读的课程以外,也应该大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有益于在第一选择落失的情况下,依然有其他的理想选择。
其次,每周安排给自己一个反思的时间段。基本上每一天,我们都会经历不同的事情,可能会被安排新的任务,或者遭遇到改变一生的重大变故。每一天所经历的事,都在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价值观和能力产生以复利计算的微小影响。所以,我们更应该每周安排一个自我审视的时间段,孔子说:‘一日三省吾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就算是孔子这样的圣人,都会反省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更何况我们?反思能对我们的规划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帮助我们审视自己一周以来的行动规划,自己对于目标的完成度,以及自己的优劣势所在,这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所以安排一个自我反思的时间段,对于自我规划十分重要。
第三,尝试追踪自己的习惯,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为什么要每天追踪自己的习惯呢?是因为一般来说,我们很难对进步所做出一个量化的可视化数据,这是因为进步都是由一天天的努力而导致的量变产生质变,所以如果我们每天写日志,对于每天的任务做一个规划,我们就能近距离观察到自己一天的效率是怎么样的,完成度如何,是否完成了早上自己定下的目标,如果良好的完成了,可以对自己产生一个努力积极的作用,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给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让我们调整与分析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马上行动起来,去买一本属于自己的日记本,然后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
最后,对于自我规划,其实每个人的志向不一样,但是自我规划一定是自我提升的有利工具,一个不懂得自我规划的人,和无头苍蝇没有什么区别,我们经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暴风雨来临前提前做好准备,就不用担心会遇到翻船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