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玄德前奔许都,到城外下寨,先使孙乾来见曹操,言被吕布追逼。特来相投。操曰:“玄德与吾,兄弟也。”便请入城相见。次日,玄德留关、张在城外,自带孙乾、糜竺入见操。操待以上宾之礼。玄德备诉吕布之事,操曰:“布乃无义之辈,吾与贤弟并力诛之。”玄德称谢。操设宴相待,至晚送出。荀彧入见曰:“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操不答。彧出,郭嘉入。操曰:“荀彧劝我杀玄德,当如何?”嘉曰:“不可。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惟仗信义以招俊杰,犹惧其不来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操大喜曰:“君言正合吾心。”次日,即表荐刘备领豫州牧。程昱谏曰:“刘备终不为人之下,不如早图之。”操曰:“方今正用英雄之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此郭奉孝与吾有同见也。”遂不听昱言,以兵三千、粮万斛送与玄德,使往豫州到任。进兵屯小沛,招集原散之兵,攻吕布。玄德至豫州,令人约会曹操。操正欲起兵,自往征吕布,忽流星马报说张济自关中引兵攻南阳,为流矢所中而死;济侄张绣统其众,用贾诩为谋士,结连刘表,屯兵宛城,欲兴兵犯阙夺驾。操大怒,欲兴兵讨之,又恐吕布来侵许都,乃问计于荀彧。彧曰:“此易事耳。吕布无谋之辈,见利必喜;明公可遣使往徐州,加官赐赏,令与玄德解和。布喜,则不思远图矣。”操曰:“善。”遂差奉军都尉王则,赍官诰并和解书,往徐州去讫。一面起兵十五万,亲讨张绣。分军三路而行,以夏侯惇为先锋。军马至淯水下寨。贾诩劝张绣曰:“操兵势大,不可与敌,不如举众投降。”张绣从之,使贾诩至操寨通款。操见诩应对如流,甚爱之,效用为谋士。诩曰:“某昔从李傕,得罪天下;今从张绣,言听计从,不忍弃之。”乃辞去。次日引绣来见操,操待之甚厚。引兵入宛城屯扎,余军分屯城外,寨栅联络十余里。一住数日,绣每日设宴请操。
因张飞的过错丢失徐州根据地,又因张飞的过错丢失了小沛沛县,刘备彻底无家可归,张飞多次不服从刘备命令擅做主张,给刘备造成重大惨重损失,但似乎都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惩戒,刘备的军纪何在?难道军纪在张飞这里就失效了吗?这样公平公正吗?其他部下会服气吗?特别是丢徐州对刘备更是灭顶之灾,相当于曾经有一个大集团公司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成了别人的了,原老板董事长几乎一无所有了。
所以刘关张三结义成兄弟,对刘备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很难说,利很大,弊也很大,弊之一就是兄弟有重大过错时,难以惩戒,弊之二是可能像张飞一样骄横行霸道,不听命令,擅自行功闯祸,难以处理。刘备对张飞的各种重大过错基本是纵容的态度。张飞经常为刘备闯各种大小祸,关羽基本没有给刘备闯祸。
曹操/孙策及其他诸侯统帅人物都没有采取结拜兄弟的方式。
从刘关张结拜兄弟经验教训看,要成大事的人对结拜兄弟还是要谨重,因为可能会利大于弊也可能弊大于利。刘备最后也是因为为结拜兄弟关羽报仇而义气感情任性用事,一意孤行仓促讨伐东吴而败亡,给蜀汉造成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因小失大,所以对刘备来说三人结拜兄弟,在刘备创业早期是利远大于弊,在创业的中后期则明显是弊远大于利的。而且在刘备创业的中后期,这种结拜兄弟关系对刘备似乎还形成了隐形的束缚及道德绑架,对严明军纪政纪,形成奖惩分明的公平公正环境不利。
刘备为什么不去投奔公孙瓒?回归公孙瓒,与公孙瓒联合合作共赢不是更安全更有利吗?
刘备暂时投奔归顺曹操是有安全风险的,因为曹操知道刘备对自己没有忠诚,是有二心的,不会久居人下,是有野心雄心的人,是随时准备出走独立的。
荀彧劝曹操杀刘备,郭嘉认为时机未到,暂时不能杀,毫无疑问,郭嘉利弊分析是高明的,曹操暂时还不能杀刘备,但也不应当重用刘备,曹操任用刘备做豫州牧,又送3000兵马给刘备,曹操犯了重用刘备的错误,因为重用刘备弊远大于利,曹操应当不给刘备独当一面的机会,顶多给他副职闲职养起来,名义上重用,实际上防着他。或让他做其他大将的副手为自己建功立业。
重用刘备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刘备羽翼日益丰满,势力影响力日益壮大,为刘备反叛独立创业创造了条件,为今后培养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后来的发展就是这样的,否则刘备可能就没有发展壮大机会,刘不可能成为三足鼎立中的一足一极,这样就可能形成曹孙两个集团对决,这样曹操完全有可能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历史就可能改写了。
所以重用刘备是曹操犯的重大过错之一。
暂时不杀刘备是对的,但重用刘备,给豫州牧,给3000兵马,粮草让刘备独当一面挂帅出征,曹操众多高人谋士为什么没有劝阻?
荀彧的加官赏赐暂时安抚吕布的计谋:为了防止吕布像上次一样偷袭自己的兖州老巢,给吕布加官赏赐,这一计谋对吕布很有效,解除了曹操后顾之忧。所以小人予以利,对吕布这样的小人就是要予以利,给大利,就能暂时化敌为友。相当于以利收买的计谋,也是化敌为友的计谋。
张秀欲犯阙夺驾,说明张秀还有雄心野心壮志也想挟天子以令诸候,张秀这样不是自不量力吗?看来张秀也是没有自知之明的,犯了不知己不知彼错误。
贾诩劝张秀投降曹操是智慧的,因为早投降早好,早投降才能损失最小收益最大,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荣华富贵,因为如果战败了才投降可能什么都失去了,还可能被杀,因为贾诩知道张秀不是合格的帅才王才,他没有做统帅的德才慧,他只是个普通的将才,做将才也不够优秀,因为张秀不是曹操对手,才能智慧与曹操差了至少1个层次。
如果贾诩劝张秀投降曹操是真心的,后来张秀因为曹操霸占了自己的婶娘而反叛曹操时,贾诩为什么没有劝阻张秀呢?因私废公,因小事乱大事难道不是愚蠢的吗?
贾诩知道自己做李傕的谋士得罪了天下人,所以他内心是愧疚的,他为什么拒绝曹操当面邀请加盟呢?可能一是因为他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二是因为张秀对他很重用信任优待,又言听计从,他还不便离开张秀,以免落个忘恩负义的坏名声。
曹操在张秀投降后,张秀的军队还没有改编整编,还未统一成一个整体的情况下完全信任信赖张错,是错误的,这种错导致了后来张秀的反叛,给自己造成了重大损失:儿子/侄子/典韦/情妇都死了,自己也差一点被杀。对张秀也是重大损失,张秀反叛曹操给曹操造成的损失,曹操原谅他,但曹家人及儿子曹丕不能原谅他,这笔帐给他记着,后来曹丕进行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