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第五天。
早起还是常规动作:洗涮、做早饭、换衣服、做核酸。
其中不同的是拌菜的时候,倒完生抽、习惯性的拿起它右边的瓶子想着加点醋,倒进去才发现是老抽,醋呢?谁动了我的醋?懒得把老抽进行冲洗,将错就错吧。巡视一圈,发现醋在餐桌上,应该是昨天中午妞用过之后没放回原位。唉!我这个僵化的习惯性动作!
去做核酸习惯性地往东望队伍的长度,却发现采样点非常冷清,除了工作人员和两个老人,剩下的就是我和妞了。估计大家都有经验了,有意错时错峰了吧,也可能大家以为是三天两检吧。我和妞“光速”回家。
看调整后的值班表,明天又该我值班了,想想那一片“封*锁”区,顿感肩上责任重大,表决心的话就不说了,说多了自己都感觉冷。
又记:
读几首诗,让自己心胸也豁达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有济世之志,却无奈生逢乱世,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这首“失眠”诗,道尽了人生孤独与寂寞。
《定风波》【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可以改变的去改变,不可改变的去改善,不能改善的去承担,不能承担的就放下。
《南陵别儿童入京》【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人生不能靠心情活着,而要靠心态去生活。活着不是靠泪水博得同情,而是靠汗水赢得掌声!
《南乡子·和杨元素》宋·辛弃疾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待到衣锦还乡,我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
——人生总有不如意,我们所能做的,是在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日子。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有时候,快乐很简单,幸福人生需要三种姿态:对过去,要淡;对现在,要惜;对未来,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