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九九,因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故而成了颇富人情味的节日——老人节。
行孝要趁早。不要等到来不及,才想起还没好好陪伴家中的老人。祝愿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重阳有很多习俗。
1.登高。重阳节,一家人一起登高“避灾”。据民俗学家考据,重阳节的文化传统,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西汉时期的长安近郊就已有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四民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2.祭祖。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3.敬老。重阳节,也是老人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4.赏菊。重阳节,因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时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一般会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5.佩茱萸。重阳节,人民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雅号“辟邪翁”,古人认为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避难消灾,或将其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或以其作香袋佩带。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6.养生。
6.1当心秋燥。秋天比较干燥,需要多加注意。秋季较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应该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养肝气。。这个季节,喝粥可以减轻人的胃肠道负担,也有助于消化。
6.2避风而卧。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秋季夜里凉风习习,易受“贼风”侵袭。若"贼风"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翌日清晨就会感觉偏头痛;"贼风"吹在腹部,则会引发腹泻;"贼风"吹在暴露于外的肢体,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因此,这个时节,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另外,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
6.3适当进补。秋季是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很多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6.4起居有常。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老年人骨质较脆,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们尽量避免长时间运动,保持骨关节的健康。
6.5心情开朗。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因景触情,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绪不畅,更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子女们应多跟父母聊天,多交流。
6.6做艾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父母更是阳气衰微的阶段,吃的少、睡不好、不爱动、反应慢等情况均会出现。增补阳气,提高身体免疫力,艾灸是最好的礼物,老年人做艾灸更是有很多裨益。我们之所以能动能活,都是靠这一息阳气,能有阳气是靠阴的能生。能生,能更好的生,能生的及时,才是最重要的。都要靠后天之本,那就是“脾胃”,所以古人也有主张“灸足三里”的养生观点,但是脾胃的阳又来源于哪里?就是肾阳,先天的肾阳我们普通人是补不了的,所以重要的就是少消耗,或者是有补益或者是助力,艾灸就是这“补益,助力”。
老年人艾灸常用穴位:
①关元穴:关,关闭,封藏;元,即元气。所以关元穴是“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即人们常说的“丹田”,此穴是体内阳气所在之地,更是精气化生之所。而且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任脉,三经一脉在此交会相通,从古至今,人们都将此穴视为“起死回生”的重要穴位。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说每年的春秋之交,艾灸关元穴,每次3~5壮,则能够保持体内温煦而不畏严寒;人到三十,坚持每三年艾灸脐下300壮;人到五十,坚持每2年艾灸脐下300壮;人到六十,坚持每年艾灸脐下300壮;如此可保人“长生不老”。
②肾俞穴:肾为人先天之本,主要负责人体的繁衍、生长、发育。其生理功能更是涵盖了当今泌尿、甚至运动、神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人的健康与否、寿命长短与肾气息息相关。人到老年,容易气息不畅、肾气不足,每天散步的时候,若能够双手握拳,边走边轻轻敲打肾俞穴30~50次,则能降低血压,强健体魄,改善肾功能。每天睡觉之前,舌头抵住上颚,眼睛看向头顶,两手摩擦双肾旁俞穴,每次10~15分钟,一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棘突,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③足三里穴:唐朝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将足三里称为“长寿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属足阳明胃经。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艾灸足三里穴最直观的功效则是调养脾胃、滋补气血,并且能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消化、吸收、免疫功能,还能消除疲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
④三阴交穴:三阴交穴,顾名思义,是指三条阴经运行的气血交汇于此。这三条阴经是指:脾经,提供湿热之气;肝经,提供水湿风气;肾经,提供寒冷之气。这个穴位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是应用相当广泛的养生保健之穴。除了每天温和灸此穴之外,还可以辅助按摩,用拇指按压三阴交1分钟,之后以手掌心反复搓擦足底中央部位,以足心发热为佳,以达到健脾益气、柔肝养血、益肾固本的功效。
老年人有时候艾灸不方便,这时可用我们的懒人贴和小金油。无烟无味,方便快捷。
懒人养生,先从体验开始。一键识别二维码,开启你的养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