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力哥您好:
《曾经的思考与生活》这本书我是从最后的“第四篇章——个人生活回忆篇”开始倒过来阅读的。篇幅不长,我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我被感动得哭了笑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且童年的事留在记忆中的都是美好的。我羡慕你唯一的玩具竹编兔子,唯一的玩具会爱不释手,唯一的东西才会珍惜。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怯怯的小男孩拉着他的竹编兔子满村子飞跑,跑得满头大汗,引来全村的孩子跟着一起奔跑的画面。我脑海里的另一个画面是“浑水摸鱼”,一群光不溜秋的小男孩像泥鳅一样在池塘里蹦跶,满满一池塘的水全被搅浑了,然后用鱼篓鱼网开始浑水摸鱼了。那时的孩子挺聪明的,掌握鱼的习性,懂得水浑了鱼就浮上水面容易被捕。玩得开心又有美味收获,一举两得。而现在的孩子玩熟了电脑和手机,玩的开心却不在乎收获什么。
尽管你在书中提到少年不识愁滋味,但你的少年生活无疑是艰苦的。在梅溪后山的初中三年,几十里的石子路每星期步行来回,用现在的说法是锻炼身体,但吃着有点发霉的咸菜,没有买过一次哪怕是最便宜的青菜,却不是体验生活,而是实实在在的度日。看到这里时,我忍不住哭了,一个字——苦,这孩子太不容易了。也许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物质条件并不为奇,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对健康的挑战。掩卷沉思,平复心情,我接着往下看。
告别初中进入高中。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无疑是最紧张和辛苦的。由于年代特殊,就像你说的,高中阶段是在迷茫中度过的。高中三年只有一年时间用来读书,其余的时间都消耗在农业劳动和参与运动上了。学到了多少东西自己心里没底,但77年恢复的高考给于了最好的检验,你考上了大学,证明你属于老三届中的精英。
回顾历史,人们把老三届分成三个阶层的人:第一阶层是有门路的人,家有靠山,他们可以凭关系被推荐进中专、大学(主要是工农兵学员)、参军、出国;第二阶层是大多数,他们的智商、情商一般,没有关系,没有后们,苦苦等待“政策”的降临;第三阶层是老三届中的优秀人群,他们在校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他们的智商、情商都超过前两类人,1977年——1978年恢复高考,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占领了大学的位置,这群人少有关系,否则,早就去上什么“工农兵大学”了。这群人在后来的工作中都占据了主要的领导岗位,并且做出了贡献。你的个人经历给人们对老三届的阶层划分提供了又一事实依据。
你考上大学以后的日子我是耳闻目睹的了。这以后是沿着一条上坡路走的,并且越走越好,直到退休。你是我们众兄弟姐妹的楷模,每当与外人谈起你就感到由衷的自豪。我对你的最初印象是嫂子生俊俊时在梅溪镇卫生院见到你,那时的产妇病房比较简陋,病床是普通的架子床,靠背是光光的木头没有软包装,很硬。孕妇不能直接靠在上面,必须用棉被或者枕头之类的软体物垫着。我走进病房第一眼看到的你在充当那个软体靠垫,产后体虚的嫂子靠在你身上,你像真的靠垫那样丝纹不动。那时的我还小不懂事,心想,靠的人舒服了,被靠的人可是受罪了,如果让我挑选,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靠而不是被靠。从那时起,这个画面在我的记忆中定格了,以至于在我后来的生活中常常回放这个画面,画中的你或多或少地成了好丈夫的参照标准。
日子过得真快,一晃几十年就匆匆忙忙地过去了,我的儿子工作了。明年我也可以退休了。我没有可以留给孩子的财富,我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与追求,但我告诫他做人与做事的原则——做人善良,做事认真。我让他认真地读一读《曾经的思考与生活》,这本书凝聚了你的智慧与经验。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作为晚辈对家族前辈的了解,更是对湖州广电发展历史的了解。这种了解不是普通意义上对一本平常书的解读,而是身边亲人无偿奉献了身体力行的智慧结晶。作为广电新人,我的儿子是幸运的,因为有你这样的前辈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有了今天的平台,他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干。
《曾经的思考与生活》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让我对你了解更多。我要说的话很多,千言万语只化作对你的祝福:祝你身体健康,好人一生平安!
妹妹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