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我研读了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和教师教学用书。我看一单元语文教材看一单元教师教学用书,圈点勾画的方法皆用上了,如果有了新的思考,就赶快写上去,偶尔发现自己曾经的实践和教师教学用书上的不谋而合,更是激动地回忆自己走过的路,想想还要朝哪个方向努力。一遍儿读下来,有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做好前后勾连,夯实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文综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的语句。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而本单元的习作与阅读教学关联非常紧密,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因此,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相机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小练笔,并在习作教学时,以课文的典型段落引路,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依,降低习作难度。(这一段话选自教师教学用书)
仅仅这样做就可以了吗?我觉得一个知识点学习,一个能力的形成是需要多次实践才可以获得的。我们老师要学会挖掘教材的使用价值。例如在学习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6、7自然段时,聚焦词语带动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画面,感受景色的美丽。每学完一段,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试着把这句话放在段首或段尾,一是进行了口语表达的训练,二是为“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做铺垫。
第6课《秋天的雨》课后第三题(见下边图片)安排了句式仿写。
我们可以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也可以把第4课《古诗三首》中的《赠刘景文》拿出来,
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当学生说得很充分的时候,我们模仿课文中的写法,“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把学生说的句子有序地排列,这样做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习作自信心,还再次渗透了“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的知识。
经过之前铺垫,和第六单元的学习,再完成21课的小练笔时,“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就没有太大的难度了,只是想要高质量完成,我们需要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观察爸妈做饭时厨房的声音情况)和挑选音频(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
23课《带刺的朋友》是第七单元的第三课,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23课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是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这道题的设计意图不仅紧扣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还在夯实“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的知识,我们可以灵活一些,把这道题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的有层次一些。一是原题不变;二是把“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放在段末;三是把“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放在段中;四是以小刺猬的口吻,用上“我偷枣的本事可高明”来讲讲怎样偷枣的。
这样设计,联系了语文园地六交流平台“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再次夯实知识点,又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还为25课《掌声》课后练习题“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呢?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试着讲一讲”做了铺垫,真正做到了前后勾连。
到此为止,我的设计呈一个螺旋上升的状态,并且衍生出另外一个知识点(创造性复述)的前后勾连。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割韭菜,从第一拢割起,最后一拢割完了,第一拢正好长好了,我们一直吃的都是最新鲜的韭菜。前后勾连是不是也让孩子们吃到了最有营养的食物?
研读教材,能让我们站得高看得远。前后勾连,更能夯实知识点。研读教材的路很长,我们慢慢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