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清明。
前天跟同事胜夜班聊天,聊起来刚参加工作的人的状态,可能是有点冒冒失失和年轻气盛,很容易发泄自己不满,把看到的网络上的反馈和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状态叠加起来,然后用于实践。
在这里不想聊怎么工作的问题,而是胜跟我说的另外一个问题,我俩都是已经毕业后在职场熬了五年的人了,已经算是老人了,胜说:“不过该我的工作,责任心驱使着,不会草率。”我是认可这句话的,毕竟责任心是应该每个人都要有的,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签订了合同、答应了承诺是要去负责的,直到你决定终止这个行为的时候,当然任何失约你都要为此付出代价,或大或小。
你想过怎样的生活呢?
大学期间写过很多散文和随笔,大多都是面对未知的恐惧以及给自己的打气,预想到在工作之后,生活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很大的生存压力。特别是在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和生存的如我一样的这类人。租房、工作、吃饭,成了最基础的生活组成,你可以一天不挣钱,但是你不能一天不花钱。有人说“在城市里空气都是收费的。”开始还觉得差异,后来想想,可能也是如此。
我们都有自己想象的生活,稳定的工作,充足的个人生活,健康有保障的原生家庭、三五好友、固定的兴趣爱好、定期旅游、品鉴美食和画展、活跃的同事关系……很多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却能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大致上分为了两类,一个是在此工作的外地人,基础生存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工作、生活,能够在拿到工资后出去走走、吃吃做点喜欢的事情就很好了,现实是大部分人都背负了压力,可能是老家的房子、未来的目标和当下的生活。总之没有特别轻松的存在。第二类是本地人,可能在生存上更加轻松,没有最基础的生存压力。更多是在个人情感上的追求,爱而不得、相亲、旅游等需求了。
毕业五年,和更多的人会聊到关于生活的问题。大家心里都对已有的生活状态有所抱怨,但是又无可奈何,心里能瞧的上的,远比手头能创造的要多。这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生活。大家能够简单的共情,又无法真正的共情,能做的只是口头简单的一句安慰,这也够了,反过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心事,都有自己眼下最头疼的事情。事分轻重缓急,有些事情太重,有些事情比较轻,但是每个人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和心态又不是一样的,总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个人反应。
你喜欢现在的生活吗?
我跟胜聊天,我说如果能够接受且愿意,说不定会好过很多。起码现在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愿意,才有更好的心情去做,接受,才会稳定的去做。社会上,不是校园里面稳定的升学。可能一二十年你也是一个打工的普通人,可能有简单的职务变迁,但是也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固定事情。有朋友和同学去了事业单位,聊天完,可能不太愿意,但是接受了,因为家里兜底买房买车,只要一个稳定的事业就行了。我说也挺好的。他说,比较乏味,有时候很忙,有时候很累。看,这不是他喜欢的生活,但是他现在接受的生活。远比一般的在外工作的状态要好很多了。
去过你想要的生活。
最近心事重重,却不想跟别人分享了,也不想在文中展示。但是大学同学给我发消息,表现出的状态也是有一点压抑甚至是抑郁的感觉。我问他你想做什么,他说想骑摩托,想去骑行。我说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吧,让自己开心起来,毕竟压抑和抑郁不是什么好的东西。他说钱都寄给家里了。我说攒钱吧。他打算今年重新攒钱。有了一个目标,可能才有一点动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哪有那么多如意的事情。繁忙中抽出一点空闲时间,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生活和工作压力下,太多人需要为了维持稳定的生活和对家庭、爱人的责任而坚持现有的状态,即使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可能带来的是高强度的压力、有限的收入增长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如果事情已经成了,在这个基础上,去改变一点点不满意的地方,然后去接受且面对。
去过你想要的生活,可能这个想要充满瑕疵,但是有一点总比没有好。
小时候我喜欢吃蛋黄派,我觉得里面的心很好吃,但是必须把外面的面包吃了,才能吃到里面的心,于是我有几种吃法,一个是直接一口一口吃掉,第一口是面包,接下来几口是面包+甜甜的心;第二种,是分开外面的面包和里面的心,吃完心再吃面包;第三种是跟第二种倒换。
我们既要迎着烈日上班,也要冒着大雨下班,有人走路、有人骑车、有人开车,有人甚至不用工作。无论哪种方式,都有与你一样的人。在你的生活里,唱你自己的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