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远算是远嫁呢?有人说,电瓶车到不了的地方就叫远嫁。
今天在逛xhs的时候看到一个宝妈发表了一篇笔记,配图是她跟她老公的聊天记录,图片上用大大的醒目的花字写着:姐妹们,千万不要远嫁!
我秉着好奇的心打开图片看了一下,宝妈说今年想留在娘家过年,而她的老公就说随你开心,我今年自己亲戚家也有事情,要在自己家这边过年,没有时间去娘家那边,两个人因为这件事情语气变得生硬,聊天就这样在双方的不妥协下不欢而散。
宝妈心里觉得郁闷就上来小红书吐槽,说老公表面说着没关系,但是语气却有点生气了。她一边说着老公的不是,自己的不容易,一边怀疑这段远嫁的婚姻带给了自己不幸,她觉得远嫁就是这个错误的开始。
我打开评论,意料之中的,这篇笔记引起了很多女孩的共鸣,千篇一律的都是说自己绝不会远嫁或者是倾诉自己远嫁现在有多么后悔的。
是啊,远嫁对于我们女孩来说就是一场豪赌,回不去的娘家,融不进的婆家。
很多人觉得远嫁不好,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夫妻两人吵架想立刻摔门离开家,却又发现无处可去,最后只能自己关上房门默默地流泪。或者是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附近的公园。
而老公明明知道你受了委屈才离家出走,却也从不急着去找你,因为他知道你除了这里,你无家可归也无处可去。
他的肆无忌惮,是当时你奔赴万里给他的信心,更是知道你的退无可退。
而远嫁后,最好的闺蜜从我们的世界中渐渐淡去,一波波散在遥远的路途中,最后变成熟悉的名字,
我们想跟娘家人倾诉一下心里的委屈,打开手机那一刻你又犹豫了,千里之外的父母不能从源头上帮助你,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担心。
于是,我们独自咽下所有的难过跟委屈,在鸡飞狗跳的日子里一天一天煎熬,渐渐离开包裹自己二十几年的亲情跟友情。
远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失去的往往比得到的多,当那个让你奋不顾身、不惜违背父母意愿远嫁的人,不再爱你时,不再关心理解你时,这个城市所有的人和事,都将变得与你无关。
曾经,我们以为,回家,就是一张高铁票、飞机票的事情,可事实上,真的不是这样的。几千公里之外也是地域文化的差异,饮食,习俗,语言,不是十几个小时就能一笔带过得牺牲。
每次看到远嫁这样的话题,也许是因为自己正经历着,所以更能感同身受,远嫁的苦与乐,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会懂。
在结婚之前,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就是接受不了省外的远嫁,但是,常年在外打工,转眼就到了成家的年纪,父母的催促,现实的压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我的老公。
在平时聊天的时候,我得知他是我隔壁市的,我在心里庆幸,不是很远,还是可以接受的距离。
于是,我们谈了几年恋爱,在都觉得对方还行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考虑到了结婚,讨论结婚的话题。
老公会经常给我做很多思想工作,让我放宽心,他说,我们城里说话跟你们一样的,不用担心听不懂,我爸妈也很好相处。
以后每逢过年,今年去我那里,明年去你们那里,现在交通好了,回家也方便。老公对我好,人好,家庭好,一切看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
于是,我把要跟我老公结婚的想法告诉了我的父母,我现在还记得我妈妈说的话,你别想着嫁那么远,我是不会同意的,我晕车,以后想去看看你,坐车都坐的怕。
年轻的我听不进任何劝说,我说,不远,就在隔壁市,现在高铁都通了,回家也方便。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看我依然坚持,父母打心底是爱我的,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伤心,最终还是同意了。
爸爸意味深长的说,你自己选了一个你喜欢的,只要你自己不会后悔就行,我们尊重你的决定。
其实,在那时候我心里也是非常犹豫的,是听从父母的话,就这样算了,还是要坚持自己的爱情,我每天都在想“我对他的爱,加上他对我的爱,值得我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
嫁给他,意味着我要把所有的一切都赌在他的身上,结婚后,我就要背井离乡,离开我从小长大的地方,离开我最亲的亲人跟要好的朋友去到陌生的城市生活。
最终,情感战胜了理智,陷入爱情中的女人都是冲动的,我来不及想,我会不会适应异乡的生活,我们最终还是结婚了。第一次去他老家的时候,我们领了证。
那段时间,我们呆在老家半个月,我开始会有点不适应。在陌生的城市里,陌生的家里,亲戚朋友大家欢聚一堂,说着我听不懂的话,他们大笑,我参与不了,他们吵架,我参与不了,仿佛自己是被隔离在外的。
而当他们眼神看向我的时候,我的心里一激灵:他们是不是在说我的不好。
偶尔出来村里走走,一边我对村里人好奇的看着我的眼神感到尴尬,一边又会害怕他们热情的跟我打招呼,因为我只能尴尬的摇手说,我听不懂。
老公说,你学一下我们家乡的话呀。我说哪有什么快学会,老公不置可否,你在老家呆个几年就学会了。那时候我在心里想,这个我是认同的,但是我现在不愿意呆在家里。
因为我们长期在外地工作,婚后的日子刚开始没有什么改变,这种不愉快我也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每逢过年,我们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无法达成一致,无法按照之前所说的,今年去你家,明年去我家,开始对彼此产生了不满。
特别是宝宝出生后,我们的矛盾开始升级,怨气也越来越深,他怨我不去他家过年,而我怨他不理解我,也不去我家过年。然后各回各家,闹得很不愉快。
直到现在,提起这个话题,最后都会变成争吵。
在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的知道,虽然他家在我们隔壁市,却是一个南一个北,长长的距离。回家的路遥远又漫长。而我们的差异,性格,习惯有时候也会变成两个极端,横在我们中间。
或许是分歧越来越多,父母渐渐老去,我开始越来越想念回家,想念家乡的风景,想念家乡的饭菜,想念家乡的亲人,想念我无话不说的朋友,想念家乡的一切的一切。
在每次夜深人静的时候,这种想念疯狂的吞噬着我。
我曾经天真地认为,朋友可以再深交,生活习惯可以再养成,方言多听听就懂了,身份的转变,老公的冷漠,来自生活各方面的鸡毛蒜皮让我窒息。
然而,我的自尊心又不允许我后悔,脑海中总是回想爸爸的话,以后你不要后悔。
是啊,我不能后悔,自己选择的路,只能前进。
怪自己没有更早懂得是,父母老了,我嫁的这么远,以后肯定不会方便照顾。
现在在想回家,却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卡在回娘家的路上。
之前看到一个采访,采访中的年轻妈妈都说,在娘家的时候很少做过饭,但是结婚后却不得不拿起锅铲,从烧油倒菜时躲得远远的到现在的淡定。
只有我们知道付出过什么样的代价:撸起袖子,手臂上大大小小被热油溅伤痕迹在提醒我们这是一条义无反顾的路。
我们把一道道菜摆上桌,拥有的不是成就感,而是想立马拨通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我会做菜了。我向他们传达自己终于成长的喜悦;
可娘家人听了却是心酸,一种无可奈何地心酸。女儿在家养尊处优的小公主,去了别人家却因为爱而必须囿于厨房。
有人说女人的婚姻,,相当于选择第二次人生的开始,你选择什么样的伴侣,选择哪所城市作为重生的起点,都很关键。也有人说,远嫁相当于与娘家断了关系。
一朝离开自己的父母,无缝衔接,我们就成了那个需要替别人遮风挡雨的大人。
爱情是一瞬间的事,婚姻确是一生的主题。
2018年,林志玲为了爱情远嫁日本,她说,她终于等到了爱情,黑泽良平给了她坚定的安全感,原来,好的爱情并不怕远。生活中,远嫁也有很多幸福的例子。夫妻恩爱,甜甜蜜蜜。
错的不是远嫁,是人。远嫁,嫁的不仅仅是地域,还有人。嫁对了人,不管多远都是幸福的。
但又有多少人是赌对了呢?
其实,不管是嫁的远与近,无论嫁给谁,生活总会有些磕磕碰碰,婚姻中总有矛盾的存在,自己小两口的原因,是无法避免的。
对婚姻抱有太高的期望,把远嫁当成了一种和对方交换情感的条件,把婚姻的不幸归结于“远嫁“。“我嫁这么远,还不都是为了你。”
错的是不知道怎么经营婚姻的我们,怎么对待和处理这些琐碎事的态度,这些都决定了往后生活的质量。
只要你真心想过好,即使嫁给外星人,你也是幸福的。
不管如何,竟然我们当初已经做出了远嫁的选择,那么不管嫁多远,都记得要有给自己买回程票的能力和随时能离开的资本与勇气。
要把自己活成一只队伍,不一定要很有钱过得精致和漂亮,而是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独立运转。
找一份能支撑自己生活的工作,学会经济独立。
用金钱来掌握婚姻里部分事情的话语权,不要给婆家以及当初那个特别爱你的男人任何看不起你的机会。
老公只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由独立支撑起来的婚姻关系,才更稳固、踏实。